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寻找那些闪亮的日子

——我市教育事业20年发展回眸

2013年10月23日 22:45 来源: 《今日桐乡》

 

 

 1995年9月1日,桐乡高级中学举行落成典礼

  

 

  2009年4月27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2011年9月28日,浙江传媒学院落户桐乡

  

 

  

  20年,流逝的是岁月,流传的是历史。从普及“两基”工作开始,到顺利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国家认定,这一路走来,不多不少刚好走过了20年。是巧合,也是必然,桐乡撤县设市也已20年了。回望过去,桐乡教育事业在这20年中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今天,让我们重拾20年依稀往事,寻找过去那一个个闪亮的日子。

 

  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这一段历程的起点是1993年,但我们还必须往前追溯10年。“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桐乡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1%以上……”1983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曾这样刊文,点名批评“茅盾故乡文盲多”。这些字句就像耻辱的印记,深深灼痛着桐乡人民。文章刊出后,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就下决心要彻底改变“茅盾故乡文盲多”的落后局面。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即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从1993年开始,国家教委对已达到“两基”目标的县(市、区)实行评估验收制度。桐乡以此为契机,依据《浙江省“两基”评估验收办法》,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经费投入和控制流生等方面做了扎实细致的工作。到当年12月,分5批完成当时30个乡镇的“两基”自查工作。

 

  1994年10月28日,桐乡顺利通过了省教委的“两基”评估验收,1995年1月16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公布首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名单的决定》,桐乡名列其中。自此,桐乡彻底摘掉了“茅盾故乡文盲多”的帽子,标志着桐乡的九年义务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此,桐乡教育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进入到了一个从先进向更先进的征程:省级“两基”工作先进市、省级教育强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 2007年3月26日至30日,《人民教育》采访组一行3人来桐乡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访,他们几乎走遍了桐乡的每个乡镇,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桐乡没有所谓的“窗口学校”,但每一所学校又都可以算是真正的窗口学校。该文以“今天的桐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句结尾,对桐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中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毕业生将大幅度增加,高中入学高峰即将到来,桐高的诞生可以说是开创了高中教育的‘里程碑’。”桐高首任校长皇甫涛回忆道,1995年9月1日桐高落成,1997年7月22日,毕业生裘芳便考了个全省文科“状元”,此后又出了两个高考状元。“桐高3名高考状元成了人们口耳相传的榜样,也成了浙江教育界热议的桐高现象。”

 

    事实上,桐高现象所折射出的光茫远不止高考状元。可以说,桐高的创办,带动了全市高中布局的调整,提升了整个高中教育的办学质量。上世纪90年代,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摊子多、规模小、招生少”等办学难题。如何满足广大老百姓渴求子女接受优质普高教学的愿望?“调整布局,扩大高中段学校招生规模,提升办学能力。”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钟林介绍,2000年以来先后撤并了洲泉中学、石门中学、屠甸中学、乌镇中学、求是中学等5所完中的高中部,撤消了崇德高中、一舟私立高中等两所私立高中,创办了茅盾中学、凤鸣高级中学两所普通高中,于2005年实现了普高学生全部进入省级重点中学就读的目标。随着学校基础建设持续推进,我市普高教育规模办学效应不断显现,优质高中资源日益充足,全市初升高比例达到99.35%。“更明显的辐射作用在于,桐高先后有20多位老师到他校担任校级领导,使桐高的教育理念在其他学校有了‘桐高样本’,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桐乡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钟林说。

 

  优质均衡教育得到共享

 

  时间转到了2009年4月27日,这一天,必定是这20年里一个闪亮的日子: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北港、凤鸣、振东、城北(去年又加入了春晖)五校联动,使师资力量、校本研修得到了有序交流。“这种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使桐乡教育迈出了从‘无法择校’走向‘无需择校’的扎实一步!”拥有17年教龄的实小集团教师杨春梅向记者介绍。通过集团办学、一校多区和乡镇学校整合等三个模式的多元推进,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叠加放大。“同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桐乡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都知道,有特色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在逐步实现了学校投入、设施、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从“数量平均”到“优质均衡”的跨跃后,桐乡教育又坚持内涵发展,以快乐教学为抓手,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启新学校的才艺三十分、植材小学的童玩游戏、屠甸镇小的剪纸艺术、民合小学的硬笔书法等都已打上各自学校的烙印,成为市内外知名的学校特色品牌。而在市区,书意北港、漫画凤鸣、诗文振东、影像城北、国际春晖也成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特色发展的五张名片。

 

    今年6月25日至26日,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一行来到桐乡,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桐乡建好每一所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给予高度赞赏,最终以98.8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评估认定,总分名列全省前茅、嘉兴市第一。这份优秀的“国考”成绩单,足以让人骄傲。

 

  高校落户圆桐乡大学梦

 

  桐乡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但一提起全日制大学,大多数桐乡人感到有些失望或沮丧。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与桐乡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的地位很不相称,更是因为桐乡是茅盾、钱君匋、丰子恺等一代先师的故乡。

 

  如果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一所大学对当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那么,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纵深改革,许多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表明——大学业已成为一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这恰是全国众多城市青睐于高校引进的根源所在,浙江传媒学院落户桐乡亦是如此。

 

  2009年9月29日,桐乡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举办桐乡校区的请示获省政府批复同意。

 

  2010年1月10日,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政府正式签约。

 

  2011年9月28日,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这是全省出台高校布局规划以来,第一所落户县级市的二本高校;这是浙江传媒学院办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更是桐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值得期待的是,第二所全日制高校——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也将在2015年落户桐乡。一个县级市拥有两所高等学府,这样的力度和规模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荣誉属于过去。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桐乡教育又如何乘势而上?“力争在今年创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并在此基础上谋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局长施勤高信心满满地说,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为抓手,加大投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是桐乡教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剑慧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