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机关运动会上的太极拳表演。岑军 摄
每到夜幕降临,广场排舞是群众最喜欢的健身活动。徐炜焘摄
桐乡市文体活力提升工程启动仪式演出现场。徐炜焘摄
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乐民”活动。徐炜焘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不断提升,百姓对社会审美期待、健康需求和文化艺术等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桐乡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工作,并在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高屋建瓴地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到2012年年底,使经常性参加文体活动的市民达到30万人左右,到2015年,经常性参加文体活动的市民达到45万人左右,实现全民人文素质提升、身体素质增强的目标愿景。
为满足广大市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桐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秉承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各项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桐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普及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一项惠及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全市人民群众在感受到经济富裕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心系群众、文体惠民的拳拳之心。
百姓健康
政府买单
为认真贯彻落实桐乡市委、市政府“树立体育先行理念,加快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市人民健康素质”这一精神,“2012年桐乡市杨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于2月26至29日在该市图书馆、体育馆举行。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邀请了人称“太极少帅”的杨式太极拳亲族传人、中国武术七段傅清泉大师前来传授杨式太极拳理论和技艺。来自全市12个镇、街道的108名学员及1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免费培训,培训班的举办拉开了桐乡市全民健身工程的序幕。
5月6日,傅清泉率澳洲、马来西亚众弟子来到乌镇修真观广场,和乌镇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进行武术交流,并现场指导和示范拳法。
5月21日晚,桐乡市文化馆舞蹈排练厅灯火通明,2012桐乡市“排舞训练营”初级排舞培训班在这里正式开班授课。来自全市各个阶层的30余名排舞爱好者欢聚一堂,开始了她们为期一周的“简单排舞”之旅。第一天的教学舞种“西班牙恰恰”让学员们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简单易学的舞步,轻松欢快的旋律,大家越跳越熟练,越跳越自信。
7月10日傍晚,“舞动健康,幸福共享”大型公益排舞培训活动——“桐乡市排舞训练营教学示范广场”在罗马都市广场拉开帷幕,来自桐乡市梧桐街道的100多名排舞骨干及排舞爱好者一同跳起了热力四射的排舞。
“排舞训练营”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参与排舞健身的人群日益壮大,截至目前“排舞训练营”已先后在市体育馆、市政广场,梧桐街道滨河广场、菊花广场等各个健身点,以及崇福镇、河山镇、凤鸣街道、洲泉镇等地举行了12场排舞培训,培训面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街道)、村(社区)的文艺骨干和排舞爱好者,当地驻村干部以及广大市民参与人数近10000人,掀起了一股“全民跳排舞”的新热潮。
据了解,自开展“排舞训练营”、“排舞初级培训班”、“太极培训班”等排舞、太极推广活动以来,每天早晚,市民都会自发涌向广场、小区的排舞、太极教学点练习,可以说,“排舞训练营”“太极培训班”走到哪里,哪里就刮起“排舞太极旋风”,排舞、太极已渐渐成为市民时尚健康的健身活动。
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这是政府买单,为百姓送健康,是为全市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领导对百姓的关心和重视。回去后不但自己要坚持常年习练,而且要把自己学到的技艺在全市各地推广,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掌握杨式太极拳技艺,为进一步推动桐乡市武术运动的普及,提高武术运动水平,丰富该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提升桐乡宜居之城的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贡献力量。
文化惠民 提升市民“精气神”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开展,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党委、政府的民生之情,并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的转变。
“‘文化惠民’工程,说到底,就是要为了人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而让人民群众从文化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为此,桐乡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为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群众时时刻刻接受文化的熏陶。
在文化惠民中,桐乡突出领导干部、学校师生和镇、村、社区干部这三大引导示范人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共有5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太极拳系列培训。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们认为,实行文化惠民,作为领导干部应身先士卒,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
虎爪、鹰爪……每天早上,在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操场上,全体学生都会听着音乐,跟着节奏,做起他们喜爱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在桐乡市各中小学校中开展体育教学和文艺培训,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且,学生的参与往往会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性互动,带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
现今,镇、村、社区干部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更新观念,在精神文化需求上追求高标准,尽力设计出群众喜欢看、喜欢听、喜欢参与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品位高雅、形式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健康、高雅的文化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市的百姓过健康的生活,提振市民的‘精气神’,要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育人、塑造人,形成既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满时代风貌的人文精神,构筑起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卢跃东表示,文化惠民要以赢取群众认同为根本,就要增强文化惠民凝聚力,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德风尚。
“15分钟”文化圈 全民共享各得其所
桐乡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阵地和网络。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体育馆、大剧院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城市“15分钟”文化圈;文化中心、图书分馆、文化广场、文化茶馆和文化示范户形成农村“十里”文化圈,全市176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
硬件齐全了,软件不配套的话,往往是政府出力不讨好,百姓心里不感激。桐乡从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出发设计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让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各得其所。在城市大剧院里,有波兰华沙大学民族歌舞团的民族舞蹈晚会和东方歌舞团世纪风情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演出;在农村,除了文化下乡,依托当地农民的喜好,挖掘民俗文化,形成了文化的“一村一品”。
浙江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桐乡市则走在了浙江省前列。桐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获得了浙江省2010年度考核一等奖,桐乡还是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国先进单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学生合唱团的歌声清越高昂……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