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既是秀场又是竞技场,濮院这片水稻田今天强势“出圈”!

来源:  作者:通讯员:陈建钟  编辑:潘竞毅  2020年06月24日 22:19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端午将至,辛勤的农人刚收获成熟的金黄,又播种绿色的希望,田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这景象,勾勒出一幅动感绝美的画卷。

  6月23日上午,在位于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濮院区)的千亩稻米核心基地,2020桐乡农业嘉年华之濮院镇2020运河文化稻田秀场体验活动拉开大幕。

  来自全镇各村(社区)和镇团委组成的14支参赛队伍,共计56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镇党委副书记李勇、副镇长高玉祥等出席活动。

  选手们卷起裤腿,下到稻田里,在各自的赛道里就位。在一阵响亮的击鼓声中,插秧比赛正式开始。

  现场,插秧高手们站立在水田里,迅速分秧、均匀插秧、同场竞技,呈现出一幅“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的壮观景象。

  稻田里,水光盈盈;田埂上,前来助阵的村民敲鼓、呐喊。

  此时的红旗漾村千亩稻米核心基地成了水的世界,成了人的海洋。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各种水鸟在田地间比翼齐飞,放眼望去,水田里都是人们低头劳作的身影。

  红旗漾村是全国粮食示范基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建成省级粮食示范区。目前,濮院全镇共计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

  “插秧不但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先不说秧苗转运的艰辛,单是弓着腰,把秧苗插到水田里,就会让人累得腰酸背疼,”获得插秧比赛个人一等奖的油车桥村村民沈新华说,“为了能及时把秧苗插到田里,不误节气,有时这样一整天都难以直腰抬头,话也说不上几句,等傍晚时分收工的时候,往往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的。”

  民以食为天,农为邦之本。在机械农业代替传统农耕的今天,人工插秧,早已成为了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

  “之前看农民伯伯们插秧动作很快,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自己种起来并不是一回事,‘盘中餐’确实是‘粒粒皆辛苦’。”濮院镇团委的方涛说,这是他第一次下田,虽然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但重在参与、重在体验。

  “我们把稻田打造成秀场,就是想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融合时尚文化,领略美丽乡村风情,体验文明乡风民风,展现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整治成果。”濮院镇农经中心主任沈玉林说。

  童年的小溪总能让我们想起摸鱼捉虾的好时光,炎炎的夏日里有着记忆中沁人心脾的清凉与欢快,在“摸鱼捉虾”体验区,大朋友、小朋友们在摸鱼捉虾体验,体验儿时的乐趣。

  比赛结束,优胜者获得奖品。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濮院镇星旗村、油车桥村、新东村获得了团队赛一等奖,参赛选手油车桥村沈新华获得了个人赛一等奖。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爱国卫生倡议行动和运河文化稻田秀场旗袍秀、汉服秀表演。

  这片“稻田秀场”发挥着T台功能的观光栈道就好似“镶嵌”在这一望无垠的稻田里,展示着乡村里的另类时尚,创意十足。

  举办运河文化稻田秀场体验活动,旨在进一步挖掘水稻农耕文化,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体会播种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同时,也懂得每颗小小米粒来之不易,更唤起了人们尊重和珍惜大自然资源,勤俭节约的健康生活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