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历时32天,大连骑行女沿着中国东部海岸线一路骑行她说,桐乡必须故地重游,不只为景,还为美丽的桐乡人

我的骑行版图里有“桐乡”

2014年05月12日 08:44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骑行远征需要勇气,对于一个独身“闯荡”的女人而言,这项运动,挑战大于锻炼。有人胆怯,有人却异常坚定地要走到最后。4月8日,从辽宁大连出发,“老友记”4人成行,3女1男,抵达南京时,其中两个女伴因身体原因,中途折回。游完安徽,由于终点不同,男伴终与她分道扬镳,剩下她,仍在通往预定目标的路上前行。她,就是来自大连的骑行客苏弘。当她风尘仆仆地进入桐乡,一段旅途奇缘就此叙写……

 

  偶遇是一种缘分

 

  机缘巧合,有时是一种讲不清的命中注定。

 

  记者从大麻采访回桐乡市区,车行驶在二环东路,在马路右侧,一道风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辆白色自行车、一身蓝色行装、一个红黑骑行头盔、一副炫酷墨镜、一块遮脸布……一切都是那么的惹眼。

 

  “看这架势和速度,一定是位专业骑行者。”记者在车里“胡乱”猜测着,出于好奇,将车行至前方,同事拿出相机,定格她的瞬间。

 

  起先,想着拍几张留个底作罢。“你们好!”当对方拉下遮脸布,向我们挥手问好时,才发现骑行者是一名女士,操着一口北方口音。

 

  这时,我俩二话没说,当机立断,将她拦路“截下”。见状,她紧忙停下来,气喘吁吁。

 

  眼前的她,仿佛瞬间没有了骑车时的英姿飒爽,倒是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沧桑感,黝黑的肤色,干燥的嘴唇。脱下半指手套,双手已经黑白分明。

 

  “您从哪里来?”

 

  “辽宁大连。”

 

  她摘下墨镜,眼眶周围全是汗珠,眼中流露出一种长时间奔波的疲累感,尽管如此,但她依然很精神。

 

  “您今年多大了?”

 

  带着“调戏”的小口吻:“你们猜,大胆猜。”

 

  从40岁到50岁的区间内,我们猜了个遍,最后,她用手指作出两个数字,五和六。顿时,目瞪口呆,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您是去年刚退休吧?”

 

  她点点头,笑而不语,或许这是一种最含蓄的回答。

 

  “那您今天到桐乡,骑了多长时间?听说这个地方吗?”

 

  这些问题一出,好似点到了她某个“话题神经”,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一个月。”她掰着手指,数着日子,“其实,我老早就知道桐乡了,很多皮草都产自这里。而且我还了解到,桐乡很富裕。”

 

  说到这里,她手舞足蹈起来,指着马路:“你看,路上有很多名车,好车多的地方,肯定比较富裕,今晚我打算在桐乡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此时的她,多了一份可爱、纯真。

 

  我要和时间赛跑

 

  不愧为另类的巾帼英雄,当刮目相看。

 

  毕竟是一个弱女子,她背后的故事,终究是好奇的。

 

  眼前的她,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身体不太好,她戏称自己是“高危人群”,三高加心脏病,是个药罐子。去年,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本以为会安享晚年,没想到,一辆自行车改变了“随大流”的退休生活。“当时,买辆自行车就是在家门口骑行,权当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一骑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不过,促使她产生出行的想法,还是因为一个朋友的遭遇。“我有一个朋友,得了糖尿病,而糖尿病会产生并发症,最后导致双目失明。”或许是亲眼所见,她害怕了,她怕这样的不幸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到那时,什么都看不到了,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不敢想象那一天的到来,她只能早作打算,在有生之年,和时间赛跑,这才有了此次骑行的动力。于是,她着手查阅地图,计划先走沿海线。

 

  事实上,对于她的骑行,还未退休的老伴至始至终是反对的,并不为别的,只是担心她的身体。“我俩是青梅竹马,属于典型的一见钟情,相濡以沫至今,我能理解老伴的顾虑。”看似反对,她却洋溢着幸福,老伴的在乎是她的另一种精神支柱。“女儿很支持,觉得很帅气。”谈到女儿的态度,她引以为傲。无论如何,一反一正,全是对她满满的爱。满载着爱上路,眼里看出来的景色,都是幸福的,而她亦有回馈,通过骑行,饱眼福,强身健体,从容地许家人一个完整的未来。

 

  就这样,她一路南下,经过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游山玩水,看遍了大海的壮阔,高山的俊秀,湖泊的淡雅。同时,也历经艰难险阻。她记得从安徽到千岛湖,要绕过盘山公路,两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但风景妙不可言,为留下这片念想,登高拍摄,多亏警惕性高,有惊无险。

 

  当被问到一共骑行多少公里,她说没有细细计算过,只记得,最多一天要骑210公里,少则100多公里,视观光行程而定。

 

  那么,到过这么多地方,留下最美印象的是哪儿?她直言,各有千秋。她拿出一叠门票、地图,向我们展示她的“战利品”:“我不舍得扔,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留作记忆,说明我曾经来过这里。”

 

  除了风景带给她的视觉享受,一路上,感动是风景外的意外收获。在南京总统府,她遇到了一对德国老夫妇,男子推着残疾的妻子游览,照顾有加,呵护备至。“那一幕,我到现在想起来,还在感动。”兴许,是有感而发,又或者,是由来已久,她希望有一天,她和老伴也能这样,相伴出游,平淡美满。

 

  把水乡灵气带回家

 

  不得不说,她的旅途很精彩,然而,到了桐乡,不到乌镇,算得上是一种遗憾。

 

  尽管在杭州见过乌镇的广告,可对乌镇的位置有些迷糊,起始,她以为乌镇在别的城市。后来经我们一点拨,她恍然大悟,又很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其芳容。

 

  受她的感动,第二天一早,在本报、乌镇镇政府和桐乡市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西栅景区。

 

  平静的水面上,木船悠悠地摇晃,把她领进水乡古镇。“太美了,水太柔了。”她顾不上音量分贝,抑制不住地赞叹。

 

  到了岸上,她更是惊喜不已。用手抚摸青砖的历史,触碰木门的年轮,轻抚石桥的古迹,撩拨河水的清澈……一刻也停不下来。她诗情画意般地说道,乌镇,有温婉,有柔美,就像一个水灵灵的姑娘一样,细腻到极致。同时,这里又好似时光凝固,缓慢到极致。

 

  “乌镇不仅有美景,还有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底蕴,换言之,乌镇是有内涵的,出过梁昭明太子、茅盾、汤国梨等名人大家,又有蓝印花布、姑嫂饼、蚕丝、酱品等特产,这些我从前未曾了解过。”正因此,她像个“学生”似的到处开眼界,求知识。

 

  在叙昌酱园,看着那一个个乌黑的大容器,她连声惊叫,十分好奇。看桌子上,有现成的酿制品,她掀开盖子,凑近鼻子闻了闻:“好香啊,我得带点回家,这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超市还买不到呢。”

 

  在卖蚕丝的店里,见老人在拉蚕丝,一块小小的蚕丝能拉成这么大,“哇!”看得她惊呆不已,她手有些痒了,跃跃欲试。老人很乐意教,在对拉过程中,由于两头力道不均,差一点“失手”。掌握要领后,她花钱买了些蚕丝,打算回家学以致用一番。

 

  走累了,玩爽了,在志愿者之家歇脚时,喝着甘甜的菊花茶,她终于卸下心里的防备,从腰包里抽出身份证,至此,我们才得知,她名叫苏弘。

 

  的确,骑行那么久,苏弘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不虚此行;结识了那么多有缘人,不虚此生。“等会我就会给家人、朋友打电话,把我的这次美丽邂逅讲给他们听,他们一定会羡慕不已。”苏弘毫不吝啬地称赞道,桐乡的这一段旅程,她将终身难忘。

 

  中午12点,我们三人依依不舍地告别。苏弘说,桐乡,她必须故地重游,不只为美景,还为美丽的桐乡人。

 

  5月11日,母亲节,苏弘如期飞回大连,向我们电话报了个平安,表达谢意的同时,她说要赶着去看望自己的老妈妈。“要不了多久,我们一定还会见面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程新星 颜琴 /文 陈为民 /摄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