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龚吟怡:文化软实力更重要

——桐乡市第三任市委书记龚吟怡访谈

2013年10月23日 22:45 来源: 《今日桐乡》

 

  39岁至45岁,这是一个人事业的黄金年龄,他把这段时光留在了桐乡。他说,这是自己工作生涯中最值得回忆、最为自豪的经历,也是留下思考、值得追味、最有激情的岁月。

 

  离开桐乡后,他通过各个渠道关心桐乡的发展,他说,他的心已经离不开这片曾经付出大量心血的土地。 龚吟怡,1998年6月至2002年5月任桐乡市第三任市委书记,现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他主政桐乡期间的很多决策,迄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桐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中心镇建设、乌镇古镇开发保护、文化示范户培育、复兴路改造、北港河整治、行政区划调整……

 

  一镇一议,做强中心镇

 

  乡镇数量多、发展不平衡、集聚辐射服务作用不强……针对这些现状,龚吟怡担任市委书记后,将中心镇建设摆到了议事日程。

 

  1998年10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部门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决定:全市乡镇从30个调整为24个,即史桥乡并入灵安镇;民兴乡并入乌镇镇;上市乡并入崇福镇;安兴乡并入石门镇;义马乡、晚村乡均并入洲泉镇。

 

  3年后,在龚吟怡任期内的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实施。这次调整,原24个乡镇被调减为9个镇、1个乡、3个街道。

 

  从30到13,两次撤并后,全市乡镇格局全面改观。“乡镇撤并,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干部。市委领导班子认识高度统一,深入了解每位干部的想法,尽量把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安排好。”龚吟怡说,虽然调整力度大,但各中心镇经济运行正常,社会秩序稳定,实现了顺利交接。

 

  事实上,乡镇过小带来税源单一,政府财政紧张等问题,随着交通日益便捷,通讯日益发达,政府管理半径扩大,行政区划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行政区划调整为中心镇建设奠定了基础。

 

  市委常委会确定了“一镇一议”制,对6大中心镇实行常委联系制。由市委常委领衔,会同财政、计委等部门进行专题调研。乌镇第一个进入“会诊”程序,讨论内容包括定位、班子、机制、政策等一揽子事项,之后濮院、崇福、洲泉、石门、高桥等6个中心镇也逐一进入程序。

 

  当时高桥镇经济总量小,镇财政基础薄弱。“我们准备以高桥作为中心点来支撑,带动骑塘、南日。”龚吟怡回忆说。 

 

    中心镇的形成需具备3个条件,即人气、企业、交通,但高桥镇显然都不具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市委、市政府“一镇一策”,打算在高桥镇开辟沪杭甬高速公路出口,并向交通厅咨询方案的可行性,对方给出了肯定答案,但需要桐乡承担建设资金。市里算了一笔长远账,决定斥资建造高速公路高桥连接线,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高桥镇打开发展通道。

 

  古镇保护,撬动一个市

 

  在桐乡期间,乌镇始终是龚吟怡绕不开的一个情结。

 

  1997年,时任桐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的龚吟怡到乌镇调研,他惊叹于那份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韵味。乌镇文化底蕴深厚,但当时经济发展较滞后,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好事,工业不发达,传统环境、建筑遭破坏的少,给后人留下了保护的空间。

 

  “要把千年古镇保护好,只有保护得更传统、更完整、更古朴,旅游参观的价值才更高。”龚吟怡当时这样认为。

 

  想法真正落地是龚吟怡担任市委书记的第二年。当时围绕要不要开发和保护乌镇,争议声并不少。有人认为,投资8000万元开发乌镇是出于政绩需要;也有人提出,8000万元投资一个国企,可以解决2000名工人的就业问题。

 

  1999年年初,龚吟怡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逐步达成共识:即使不搞旅游,乌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党委、政府也有责任把这份遗产保护好。这年,乌镇古镇保护开发首期工程全面启动。

 

  1999年10月,古镇一期工程初具规模。2000年5月,乌镇古镇迎来一片叫好声。

 

  “乌镇古镇保护和成功开发的意义,已远远超过经济范畴。”龚吟怡说,在经济从低迷走向恢复的过程中,乌镇古镇保护和开发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桐乡的干部群众为之骄傲,为之振奋,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全市上下建设美好桐乡的信心。 

 

    以乌镇一个点撬动一个市,其产生的连锁效应出乎意料。“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会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乌镇的背后由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着,乌镇开发保护了文化价值,所以产生了经济效益。”回忆那段历史,龚吟怡认为,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乌镇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

 

  播种文化“种子”,打造软实力

 

  “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大的方面来看,人文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才、科技、文化的传承。”龚吟怡曾不厌其烦地向桐乡的干部灌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当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750元之后,每天从晚饭后到上床前的3个小时怎么过?这成为龚吟怡牵挂在心的问题。他看到村里虽然建了文化中心,但农民忙于农事,很少到村里借书看。

 

  “能不能在村里选择一户当地居住条件好、主人威信高的人家,由他提供场地,以最便捷的方式让附近村民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化示范户的想法在龚吟怡的脑海里逐步形成。

 

  在试点的基础上,文化示范户在全市落地生根,被农民开心地称为“身边的多功能厅”。有了文化示范户这个点,农经、计生等部门到基层开展工作有了“支点”。

 

  很多时候,文化被视为一座城市的“魂”,一个地区发展很重要的精神。“桐乡文化积淀深厚,如何来保护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要素,对桐乡今后发展至关重要。”龚吟怡致力于通过一些有形无形的载体工作,让人们看到文化软实力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可持续效应。

 

  1998年11月,丰子恺漫画馆在石门丰子恺纪念馆落成;

 

  1999年11月,首届菊花节在桐乡成功举行,金仲华故居修复开放;

 

  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花落”乌镇;

 

  2000年9月,茅盾中学落成;

 

  2003年8月,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的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建成;

 

  ……

 

  龚吟怡主政桐乡期间,全市的文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文化名市展露新姿。

 

    寄语桐乡: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靠文化和人才。通过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结合今天的时代精神来打造新的桐乡。我希望自己工作过的土地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文/摄 记者 梁 英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