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方士荣:为维护桐乡利益受处分,我不后悔

——桐乡市第一任市委书记方士荣访谈

2013年10月23日 22:45 来源: 《今日桐乡》

 

  岁月悠悠,在桐乡从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大市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经常被人所提及,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设立经济开发区、桐乡撤县设市、投巨资建立君匋艺术院等等,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中,它们已成为城市抹不掉的记忆。 方士荣,桐乡市第一任市委书记,这位迄今为止在桐乡任职时间最长的主要领导,曾因维护桐乡利益而受处分,他也亲历了桐乡撤县设市的历史性跨越……种种经历串起了那段特殊岁月。

 

  农业大县经济格局改变

 

  1984年2月,时任海宁经委办主任的方士荣迎来了人生转折点,38岁的他被组织任命为桐乡县委副书记、县长。当时,中央提倡领导干部“年轻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就级别而言,方士荣连跳了四级。

 

  “桐乡现在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到桐乡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工业搞上去,县委书记夏宜昌熟悉农业,两人要搭档把桐乡经济发展起来。”方士荣至今清晰地记得组织找他谈话时说的那番话。

 

  “虽然那时缺乏领导经验,局长、主任、副县长这些职务都没做过,但自己尽心尽职,勤奋地工作,勤奋地学习,边工作边学习,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士荣日后对自己如是评价。

 

  当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局面。中央先后出台1号、4号文件,倡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始几年,县委、县政府用很大的精力抓乡镇企业的发展。

 

  产业门类不多、企业科技水平低、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困扰当时桐乡的工业经济发展。以化纤行业为例,当时在桐乡有一定基础的主要有两家,一家是二轻化纤厂,另一家是洲泉化纤厂(桐昆集团前身),企业设备普遍落后。

 

  “产品要上档次,首先设备要上档次。”方士荣决定在企业技术改造上破题。县里成立了技术改造领导小组,方士荣亲自任组长。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洲泉化纤厂决定从德国引进VC406全套化纤设备,替代相对落后的VC403设备,提升企业技术档次。二轻化纤厂则引进了德国高速纺设备。通过技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量上去了,产品质量也明显提升。这为日后化纤行业成为桐乡重要支柱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1989年7月,方士荣担任桐乡县委书记。他在桐乡工作的十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大变革年代。由蚕桑养殖业发展起来的传统丝绸行业,当时在桐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厂丝出口占全县外贸出口的70%。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面对外省高价收购桐乡蚕茧、省内又不准提价的双重压力,方士荣连着几个晚上在家里测算白厂丝的利润空间。本着蚕农得利益,对丝厂、供销社也有利的原则,他决定把中秋蚕茧价格从每担480元提高至680元。

 

  “县政府每年与省政府签订外贸承包责任制,外贸承包的基数中丝绸占了70%,如果没有蚕茧,就无法完成外贸出口任务,丝厂也开不出来。”这是方士荣提高茧价的初衷。但因为违反了省里制订的价格政策,方士荣被省里记了行政处分。 

 

    “组织上处分我是对的,我的决策也是对的。回过头来看,要把原材料价格交给市场,但当时是计划经济主导。”方士荣说,虽然受了处分,但维护了桐乡的利益,所以并不后悔。

 

  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如缕缕春风,吹开了人们的心结,有力推动了全党思想大解放和全国经济大发展。桐乡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

 

  这年5月初,方士荣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分两路赴江苏张家港、南通、昆山和广东深圳、东莞参观,学习发展外向型经济及开发区的经验。参观回来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开放的步子,在经济发展中突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8条措施。

 

  碗大桐乡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1992年6月,县里决定成立桐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记得当时开发区的选址有两个方案:一个选在梧桐镇的北边,紧靠运河边上;一个选在梧桐镇的西南部,紧靠老城。”方士荣回忆说。经过有关部门的论证,最终选择了南部方案,即现在开发区的位置。依靠老城开发新区,以后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开发区第一期专门请同济大学的专家做了详细规划。

 

  开发区初创时期,进区的外资项目很少。为了使开发区尽快形成气候,吸引外资,县委、县政府动员巨石玻纤、桐昆化纤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进入园区发展。1993年11月20日,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2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并更名为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开发区这一平台的孕育下,日后会催生出玻纤行业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和位列全国百强企业的桐昆集团。

 

  撤县设市条件成熟

 

  经过几年发展,桐乡的工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农业为基础,工业为重点”的经济格局的转变。但由于全县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资、优秀人才难以引进,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桐乡县的建制有些不适应经济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需要,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撤县设市。

 

  1991年6月,平湖撤县设市,方士荣应邀参加庆祝大会,这对他触动很大。桐乡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平湖要高,但撤县设市却落在了他们后面。方士荣亲自抓报批工作,多次跑省民政厅、省政府办公厅汇报工作。为这事他还特地跑了两趟北京。

 

  此时,桐乡撤县设市条件日臻成熟。全县38个乡镇已被撤并为30个乡镇,其中撤销梧桐镇、城南乡、钱林乡建制,并入梧桐镇,从而使梧桐镇的区域面积大幅扩大。与此同时,梧桐镇的道路、城镇设施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在振兴路基本建成的基础上,鱼行街改造第三期工程、庆丰路第三期工程、果园桥日供水能力2.5万吨的地面水厂、桐乡汽车站、桐乡体育馆、桐乡博物馆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入使用;1992年全县程控电话30个乡镇、518个村全部实现联网,移动电话开通,交通实现了乡乡通公路。

 

  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桐乡在外知名度:1992年1月,桐乡第一家省批集团公司——浙江足佳鞋业集团及中意合资蒙特佳鞋业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方士荣在会上讲话;1992年4月,桐乡书画摄影展览会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让首都人民更真切地了解桐乡。这一年,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1年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上,桐乡县名列第47位,在浙江省内列第6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沿用563年的“桐乡县”正式更名为“桐乡市”,标志着桐乡走出县治历史,跨入城市行列。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于桐乡解放纪念日——5月4日在新落成的桐乡体育馆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方士荣成为桐乡第一任市委书记,同时,还被提任为嘉兴市委常委。至1993年,桐乡工农业总产值从1983年底的6.87亿元跃至112.2亿元,在嘉兴市所辖各县名列第一、全省第七位,超过了赶超目标海宁。

 

    寄语桐乡:桐乡撤县设市20年取得很大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前列,今后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包括旅游,使桐乡的发展更快更好,桐乡人民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文/摄 记者 梁 英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