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把脉桐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12月31日 08:4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作者:许枫

  以公益性、公平性、参与性等为基本原则的公共文化服务,所涉及的公共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公共需求的判断与满足、公共权力的分配与使用等行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能有力地增进公民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平等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从原来“大包大揽”的管制模式向保证公民权利得以实现为主导的服务模式转变。基于此,笔者在对桐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财政投入、设施建设、服务提供等方面作对策性思考。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自2005年嘉兴市出台《关于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嘉兴的决定》后,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的决定》(2005年)、《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等十余个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在2011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党代会上,我市又将人文名城行动计划列为“五大行动计划”之一。可以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处在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实践热潮之中。那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哪些困难和矛盾?采取怎样的举措排除困难、化解矛盾,更好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进取、认真思考,以寻求早日实现人文名城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对策。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市,我市在近几年,特别是第十三届党代会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仍遗存许多问题,面临许多发展瓶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文化需求方面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始终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心所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愈加明显。一份针对市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8.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本地举行的文化活动”。这充分说明桐乡市民有较强的文化权利意识和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由于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诸多文化资源配置低效率的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市民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的不通畅,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表达意识较弱,一般不愿意主动表达需求意愿,只是被动地等待政府的给予,从而逐渐形成了消极适应的思维模式。

  (二)经费投入方面

  近年来,我市明显加大了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力度,但以打造人文名城的目标来看仍显不足,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财政投入总量偏低。作为公共服务的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同样具有公共物品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此产生的市场失灵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是公益性,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政府。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市对公共文化的政府投入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相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二是区块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政策难落实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近几年财政投入通过转移支付、补助、奖励等倾斜扶持政策,重心有所下移,但农村文化事业费基数低、历史累积欠账多等资金难题仍未得到根本的破解。

  (三)基础设施方面

  目前,我市覆盖市、镇、村(社区)、户四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初具规模。问卷调查显示,对我市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与布局三项受访者表示“一般”的占比分别为43.6%、46.1%和47.6%。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整合利用不够。长期以来实行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一些文化设施很难面向全体市民开放,使原本就极为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因为管理权的分离而被浪费和闲置,弱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存在“重建设、轻服务”的现象。这几年,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已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设施建设(农村尤其)数字达标之后,管理和使用未能积极跟进,导致一些文化设施因为功能定位不准、配套设施不全、缺少维护管理等原因,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相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不断激发的权利意识,尚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势必显露出种种不足和不适应。针对上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拟作如下对策性思考:

  (一)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1.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要求,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并在“量入为出”原则下逐年增加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2.多渠道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文化建设。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

  (二)优化管理,整合资源,健全公共文化设施

  1.抓好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市一级,主要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体育馆等一些大型文化设施的投入,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文化家园;并在结构布局上注意市一级的文化馆和图书馆的辐射半径,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布局。镇(街道)主要是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方面的建设,力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村(社区)建设重点是文化室、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的建设。

  2.采取措施,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应具备两大特征:一是公益性,即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即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两者缺一不可。为此,一定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管理主体,明确服务规范。

  (三)着眼需求,统筹城乡,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1.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二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三是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四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我市目前而言,即围绕“人文名城”、“幸福桐乡”、“休闲养生目的地”等既定的文化战略,精心策划,合理布局,努力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

  2.组织开展重大文化活动,扩大群众文化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的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型文化活动的辐射力和引领作用。对重大文化活动的设立决策,必须成立专项课题组,展开充分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文化项目咨询、公示和听证机制,鼓励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挖掘和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单位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优势,积极开展“文化进基层”、“文化下乡”、“文化辅导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全方位地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服务。此外,建立与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是促进市民享受、参与和创造文化的重要方式,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共享,为市民提供丰富、快捷的文化信息服务。

  
结语:公共文化服务要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立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建立市民参与决策机制,制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从各个镇(街道)、村(社区)的优势资源和群众文化基础出发,统筹规划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便民化、特色化、常态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两个理念:一是政府主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突出各级政府的责任主体,统筹组织公共文化资源,努力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二是群众主体。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者、维护者、享有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