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远去的航船户

2014年12月31日 08:4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邹震汉

  石门地处江南水乡,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虽然只是四五千人的小镇,因为交通方便,商贸繁荣,素有“活水码头”的美称。抗战前,人们出行多是路跑为主,手提肩挑,近距离犹可,如果物多路远,必须借助舟楫之利。石门附近农村里的航船应是功不可没。

  所谓航船,是一种小木船,长不过四五公尺,载重可三四吨,有舱棚、艄棚以御风雨,船家(船主人)俗称航船户。这种船与众不同的是:船头略呈方形,船底比较平坦,舱内靠船舷搭起两排供客人坐的长板凳,大型的船舱中央还可增一排小长凳。小航船可载客十多人,大航船可载客二十多人。一般只有航船户一人摇橹,但总会有乘客主动去“拉帮”助力。每逢节庆,出市的人多,舱里拥挤,就得挤紧一下,俚语有“尖屁股乘航船”之说。

  当年农村里没有钟表,日间计时全凭看天色,航船早晨出航则借助公鸡的啼声。当村庄里“喔喔”的鸡鸣声响起,此起彼伏,赶航船的人就开始起床作出行的准备了。随着“呜……呜”的海螺声从远而近,搭船的人们三三两两地从家门附近的河埠头上船了。有去镇上投售农产品的当家人,有去逛街上茶馆吃茶的老汉,有捎带了禽蛋蔬菜上街换钱的大妈,有走亲戚的大嫂,有想去镇上剪布料做衣服的姑娘、媳妇……每经过一个村庄,就陆续增加了载重量,航速便慢下来了。青壮年男人就不常搭乘,嫌太费时。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的曙光,河面上飘散着青烟搬的晨雾,伴着欸乃的橹声,航船劈开平静的水面,船头上激起朵朵浪花,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晓风中带着阵阵凉意,但船舱里却是笑语喧阗,热闹得很。平时不常相聚的村邻乡亲,显得非常亲热,话话家常,灵灵市面,时间感觉过得快了。去镇上六七里路的村庄,步行不到一小时,坐船则需两个多小时;到镇上在上午八点钟前后,正是市面闹猛的黄金时间,出早市的步行客尚未踏上归程,街上又加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水路大军,集市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商店里引揽顾客的招呼声,摊贩们推销商品的吆喝声,乱成一片。由于运河两岸农村种植的作物有差别,乡脚有远近,所以农民出市的时间也不相同。如东市的乡脚在单桥以东远达妙智、永新,已靠近濮院,要十几里的水路,这一带俗称塘(指运河塘)东片,人均土地面积多,盛产稻谷、黄豆、桕子,冬季收获后,农民搭乘航船到石门投售已在上午十时以后,下午两时以后才落市。而镇上到塘南、塘西、塘北的乡脚一般只有六七里,最远不到十里。

  据父亲《石门商业概况》遗稿所记,来石门出市的航船平时有二百多艘,逢小猪期,达三百艘以上,如逢节庆(逢年过节或元帅庙会、灯会等)则难以胜数。东起东高桥外东车油坊(今烟叶加工厂),经大运河往南到杨家弄(今变电所),沿运河靠上塘一侧的水面全被占去;西面从西竺庵、湾占潭、经马家桥、柴湾里到木场桥(俗称西河口),再往北到通市桥、过东到新桥一带(俗称北河口),整个镇区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并头齐泊,或内外几层首尾相接,全是大大小小的船只,绵延数里,略无阙处,真的蔚为壮观。

  航船户多是四十多岁到六十开外的年纪,乡里乡亲的,各村各户的情况,了然于心。他们性格豪爽,热情为乡亲们服务,有什么为难之事,尽可托付他们,会得到尽力帮助。船户组织农户到不同集镇投售,在上一天傍晚吹响海螺,按出市的地名用规定的长短音来通知各村农户。航船户对镇上各家商铺不仅熟悉,而且熟知市面行情(商品价格)。对投售粮食、油料、烟片、菊花、稻子等大宗农产品,他把船直接驶到各商行的河埠头,非常方便;有船户的指引,商行一般不会杀价,农户就感到放心。因为大的商行很讲究诚信和声誉,恪守公平交易的商业道德。(同时也考虑到船户所起的中介作用,照顾他在村民中的声望。这也是经商之道)。航船户投售粮油烟菊等农产品,可凭收购单结算劳务费,俗称航船钿,以收购金额的百分之二左右计算。因此也不再向投售者收取船资(乘船的劳务费),而其他的乘客要按照路程的远近支付船资,但数额并不大。

  村民们在镇上逗留不过两三个小时,他们又要卖,又要买,大多行色匆匆,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闲逛。尤其是姑娘媳妇们要在眼花缭乱的橱窗里挑选布料,物色中意的花色,甚为费时。她们东家出,西家进,一时拿不定主意。只有经常上街喝茶饮酒的大伯们,老是从容不迫地到熟识的茶馆、酒店去过把瘾,这已成了他们风雨无阻的生活习惯。待到快要落市,这群东奔西走的人们,才依恋不舍地回到航船上。归程途中,又是一番热闹场景,大家畅谈所见所闻,把购来的东西相互展示、品评,各有收获,却又感到还有不尽如人意,心里筹计着哪天再来。

  那时候农村里没有商业网点,日常的生活用品必须到镇上购买,如果要买的东西不多,可以委托航船户捎带回来,拿到家里再结算付钱。航船户常是肩背篓箕、手提篮子,最为忙碌。他们识字不多,却有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谁家委托买的什么油盐酱醋、鱼肉百货,多少数量价钿,从来不会搞错。所以,在当时的历史年代,航船户在促进城乡贸易,便利群众生活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

  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石门镇一片焦土,大多数商铺一蹶不振。运河及周边河港常常被封锁,航船难以上街来,航船户这个行业遭到极大的打击,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才慢慢地略有恢复,不过与抗战前相比,已是天差地远了。从一九五三年后,农村合作化、粮油棉统购统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公社化,农村里供销社、下伸点星罗棋布,农民的购销活动可以就近进行,农村的航船户已无用武之地,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今农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对航船户还有着深切的记忆,还能讲述当年邻近各船户的姓名,记得出市到镇上各商行、店铺的牌号、名称,似乎还不十分遥远。但他们的下一代、下二代则不会去了解从前的旧事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