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桐乡稳步迈入社会化养老时代

2014年12月29日 09:16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文 陈为民/摄

  我市首家社会组织入驻的居家服务照料中心。

  社区养老加盟单位包秀珍在为居民理发。

  “银发浪潮”来了!数据显示,至2013年年底,桐乡有60周岁以上老人14.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58%,与上年同比增加了0.9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增速快,同时家庭小型化、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也在持续加剧。

  养老问题“压力山大”,怎样应对这一挑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在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桐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

  目前,桐乡已初步形成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社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今年,社会组织全面参与到养老行业中,桐乡养老正全速迈进社会化时代。

  多元化主体让梦想照进现实

  早上7点半,河山镇河山村89岁的杏珍老人准时来到村里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听戏、打牌、聊天……这里发挥着传统老年活动中心固有的功能。

  恰逢中午,一群老阿姨骑着三轮车纷至沓来,她们是来吃午饭的,每顿5元。杏珍老人也加入其中。“家里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一个人弄饭也麻烦,中心可以提供助餐服务,很方便。”杏珍老人在这里觉得挺享受。

  不止于此,河山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引入社会组织,配备了专业的管护人员,老人们有啥头疼脑热,也能获得专业服务。出门办事不方便,也能找人代办。

  目前,桐乡有10多万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她们的生活状态正在发生转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休闲娱乐,而且切切实实帮老人解决最基本的养老需求。

  今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被列为市政府惠民实事工程。我市在梧桐街道、崇福镇选择凤鸣公园、新世纪公园、中山公园等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乌镇镇则采用三社区共建的形式,建设颐养园,以覆盖全镇区的老年人。截至今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8家。

  为满足老人多元化的需求,养老机构也开始了新一轮“提档升级”。从2010年开始,我市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为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今年,河山镇和凤鸣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分别投入1100万元、3000万元异地新建。

  投资1.2亿元的市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已于今年11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负责人吴小勤告诉记者,这是原老年公寓的3.0版。不仅接纳量提升到300多张床位,软硬环境建设上实现了升级。

  “统一安装了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供应,每一层都安排了专门的活动室,增加特护老人的护理力量。”吴小勤说。去年,我市引进的和济养老服务中心和颐康养护院也相继进入建设和规划中。其中颐康养护院为全护理型养老机构,设置床位450张,即将投入使用。“颐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还未开业,但登记在册的老人已达160多人,这里主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专业服务。

  引入社会组织“双轮”驱动养老服务

  每天天蒙蒙亮,位于凤鸣公园外侧的凤鸣公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排起了长队。74岁的老周在这些老人中有些特别,他是这里首位购买日托照料的老人。

  老周儿子是做生意的,平时工作较忙,对于患心脏病独自在家的父亲实在不放心。听说照料中心可以帮助托管老人,他说服父亲白天在照料中心生活。一两个月下来,原本有些排斥的老周显然习惯了日托生活。

  每天早上,儿子送老周到中心,上午打牌看戏,各种娱乐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中午在这里吃好饭,护理人员会给老周用热水泡脚,定点吩咐吃药,下午去公园转转,也会有专门的人员陪同在左右。晚饭时分,儿子再把父亲接回家。“父亲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们在外面工作也就更安心了。”儿子的话说出了当前很多家庭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谁来满足老人的各种养老需求?基于这样的初衷,凤鸣公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后,引入了我市首个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入驻,全面承担起居家养老服务。

  该中心负责人赵耶德介绍,照料中心是按五星级标准建造,配备了20多间功能不同的房间,推出多种无偿、低偿式的养老服务,除了日间照料,还有理发、助餐、健康保健、陪护等服务。今后还将拓展服务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养老不单单是个人或者政府的事,而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民政局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说,养老改革牵涉面广、利益关系纷繁,在这一领域中,公益性、服务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在各级层面的推动下,今年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可谓“生猛”。今年全市新培育为老社会组织6家,引进1家,登记的为老社团63家,26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会组织签约。这些专业为老服务力量的介入,有效提升了我市基层为老服务水平。

  社会组织不仅慢慢叩开居家养老的大门,还逐步在机构养老中发挥作用。今年11月,高桥镇养老服务中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养老机构,将养老服务进行托管。

  作为首家试水养老机构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朱惠杰说很多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专门建了阳光晒场,对道路进行了标识,实行请销假制度,让管理更加规范。”

  “原来在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服务质量低甚至还招不到人。”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让专业的组织做精专业的事,这是引进社会组织进入养老行业的初衷。

  政策引领推进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桐乡养老服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这与民政部门步步紧贴的服务工作不可分割。

  为在全市范围营造为老服务的大环境,从2013年起,桐乡陆续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桐乡市2013~2015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用房资金补助力度,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截至目前,累计下拨照料中心补助资金1900多万元。

  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我市注重软件配套的完善。去年,市民政等部门联合下发了《桐乡市社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三年实施计划》,确立市卫校、市老年公寓为培训基地。至2014年底,共有200多人获职业资格证,4000名失能半失能家庭养老护理员接受培训。

  为加强对已建照料中心的管理,今年,桐乡出台《桐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管理评分标准》,同时建立了三级监督机制,对照料中心的运行进行全面考核。年底,根据考核评分和暗访督查情况发放1至8万元不等的运行奖励。

  为了实现养老产业的普惠性,我市相继出台《桐乡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桐乡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办法》。2014年,在梧桐街道、屠甸镇等地铺开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共完成对1172名老人的评估工作。

  在养老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我市对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提供日间照料、代配药品、陪同就诊、精神慰藉等服务。此外,市民政部门还为全市500户持低保、特困职工、残疾人证件的高龄或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桐乡 入社 社会化 养老 照料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