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龙翔街道打造“五民工程”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样本

2014年09月18日 08:36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龙翔街道党委结合实际,深入推进亲民、富民、乐民、安民、便民“五民工程”,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改善民生民计、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服务成效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龙翔街道作为桐乡市政府直属的三个街道之一,总面积39.8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71万。当前,随着街道两新工程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村民集聚率的逐步攀升,为巩固两新工程成果,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2011年3月以来,龙翔街道深入推进“五民工程”,在服务联系群众、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亲民”工程广结民亲

 

  1、深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村企联动、党群共育”工作,以“推干荐才、推优入党”双推活动为抓手,切实提升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村级班子活力,提高后备干部力量储备,为“美丽乡村、幸福龙翔”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了369名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大定向培养力度。在今年初的村级组织换届中,有7名学历高、业务精、服务意识强的后备干部踏上了村社区干部岗位。

 

  2、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新举措,实现双向共管。以常态化活动活跃基层党组织,坚持每月25日开展“党员先锋日”活动,打造红色星期六品牌,借助党建红云平台、党务掌中宝等,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目前已认领微心愿47条。

 

  3、深入开展走访座谈听民意。“走下去”倾听。大力推进“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开展干部“联村包片”下基层比服务活动,划定责任走访区,将辖区农户走访工作落实到人,实现了走访农户全覆盖。“请上来”躬听。邀请党员群众代表、退职村(社区)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等,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敞开门”广听。建立法耀龙翔、平安龙翔、龙翔先锋等微信订阅号和微博,其中龙翔先锋微博听众达644人,广播1040单,发放群众路线调查问卷450份。

 

  二、“富民”工程助民持续增收。

 

  1、“造血式”扶贫显成效。为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低收入残疾户,通过支持帮助其自力更生饲养春秋蚕的形式,增强了其自身“造血”功能。龙翔街道党委积极整合力量,统筹联络市慈善总会、市残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参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街道党委开展“四心服务”:一是“精心”代养服务。委托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领种,统一饲养到3龄蚕,免费分发给低保户;二是“专心”技术服务。联系好市级蚕桑辅导员在大蚕饲养期进行走访指导。三是“暖心”送货服务。安排专门人员将出火后的家蚕免费送达到低保户、低收入残疾户家中。四是“全心”回购服务,比市场均价提高60元的蚕茧价格统一收购“造血式”扶助工程的开展,带动扶持全街道9个村近200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及700多户残疾人家庭养蚕,春蚕一季下来,每户增收2500元左右,扶持期内平均每户创收约1.9万元。

       2、合作社“抱团富民”出新招。街道党委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党建为抓手,不断引导农业合作社在扶贫帮困、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本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党委下辖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4个;共有社员781名,其中党员130名。大力开展动作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社员知识化“五统一”规范化合作社建设。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街道农产品营销队,如董家茭白合作社积极进行品牌宣传,目前已成功打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正进一步向香港市场拓展。建立以农技专家为主体的技术服务队,今年以来,已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专题培训3次,参与社员90余人次。开展党群结对互助工程,如茭白大户沈建明,积极联系、带动周边社员,送技术指导、送农用物资,帮助困难社员进行茭白种植,今年已累计帮助30余名社员。

       3、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有落实、重保障。针对村级经济收入来源渠道趋于萎缩且不平衡的现状,街道党委找准源头、注重长效,通过9村联建标准厂房、联建商铺等举措,实现输血、造血循环发展。同时出台《关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采取盘活现有村级资产、发展村级物业经济、鼓励特色农业旅游业等方式,落实奖补政策,着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三、“乐民”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1、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为抓手,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动员,发挥“村干部、网格员、民兵“三兵”带头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全面完成生猪养殖业转产转业工作,拆除违建猪舍5.2万平米。“清三河”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完成“垃圾河”整治,黑臭河整治任务已过半。拆除违建2.93万平米,鸭棚1.96万平米。

 

  2、丰富“文化新生活”。围绕公民道德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和科普文化宣传等,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根据居民的文艺特长和爱好,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排舞队”等活动团队,利用节假日精心编排节目,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举办了“魅力龙翔人”才艺大赛;通过摄影大赛、茭白品质评选、烹饪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举办了董家茭白季系列活动,年内累计惠及群众已达6000余人次。

 

  3、共建“幸福新家园”。结合“两新”工程建设,以“厚德、乐民、美居、睦邻”为重点,开展“幸福新家园”活动;同时还推进“星级文明家庭”评创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树立、弘扬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四、“安民”工程构建和谐家园。

 

  1、自治共管助推“平安和谐”。鼓励和支持基层自治组织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社会组织。建立融合物业管理、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新社区服务的“邻里中心”,进一步完善新社区功能配套;建立“家庭互助会”,为城乡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交易平台,通过“以服务换服务”、无偿提供服务的形式,以己所能,换己所需,互惠互助、奉献爱心;培育社会服务团队,积极组建各具特色的基层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慈善帮困等社会服务,建立“青春关爱”、“心灵驿站”、“为老服务”等“义工”工作室;组建民事监理会、乡风评议会,进一步发扬基层民主,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自治管理,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管理格局。

 

  2、“三室一站”构建服务体系。发扬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建了党员和事老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综合治理工作室、住村干部民情驿站等“三室一站”。综治工作室设立民情信箱,聘请民情信息员,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民情驿站接待来街道办事、来访的群众,为群众提供便利。“和事老”工作室由5名阅历丰富、群众威望较高的党员组成,实行分片负责,定分止争覆盖整个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立足党员帮扶、意见收集。近年来,以张永根党代表工作室为代表的“三室一站”服务体系,年均服务群众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百余条。

 

  3、依托网格开展“组团服务”。全街道共划分网格52个,同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5支,基础服务团队10支,自治服务团队52支,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街道活动办还专门印制了一批服务联系贴,分发到各个行政村,再由各行政村负责按家按户上门粘贴。服务联系贴上,详细印有该农户所在村、所在网格的基本情况,并标明了网格长、村干部、联村干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真正实现了农户在家里就能快速找到干部。

 

  五、“便民”工程提升服务效能。

 

  1、创设“便民手随记”。铁脚板”常走群众路,“随手记”勤办百姓事,深入村、社区、企业等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围绕四个一,创设“便民随手记”。“四个一”即:一人一小本:街道机关、社区干部人手一本,在日常工作和走访中,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百姓咨询、办理的各类事项。一事一记录:一件事情作一次记录,对能够当场办理的事宜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需在3日内办理完毕,办理完毕后要对反映人进行回访,并记录群众满意度。一月一公示:每月末对记录的便民服务事项进行一次汇总核查公示。一年一评价:每年末对“便民随手记”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2实施“三务公开进农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52个不准”,通过广电、电信数字电视栏目点播形式,实施三务公开进农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实现服务群众透明化。同时,街道借便民服务中心更新契机,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推行领导干部“三项制度”。以“事事有人管、人人能担当,周周有计划、件件抓落实,月月有进度、桩桩出成效”为目标,推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三项制度。一是“值日领导责任制”:当值领导在便民服务大厅实行值班服务,24小时接受群众来电问询,负责信访接待、突发事件处置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能担当。二是“一周工作明晰制”:排定每周工作并定期公布,增强预见性、条理性和计划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到周周有计划,件件抓落实。三是“一月工作评估制”:每月对条线工作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做到月月有进度,桩桩出成效。

 

  龙翔街道“五民工程”较好把握住了基层工作的脉络,是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办法,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管用措施。“五民”工程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需,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契机,通过创新载体、完善架构、规范运作、狠抓成效,切实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效率。在带领村民建设和谐美丽家园、享受富足安康生活的征途上迈出了踏实的步伐。“五民”工程密切了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拓展了加强农村新社区管理的思路和渠道,对于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价值,可感知,可宣传、可复制。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新闻标签: 编辑: 谢伟锋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