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七夕”两个字赋予了这一天特别的情调,而台风“娜基莉”则带来了难得的凉爽。在这一天,濮院旧镇改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第五征收小组也迎来了一对特别的被征收户——97岁的张志和与92岁的朱惠珍,他们是濮院古镇上最年长的一对夫妻。
结婚71年的他们在儿女陪伴下,郑重地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房屋征收协议书上,随后工作人员贴心地将一束红玫瑰递上,既庆祝张志和的生日,也祝福他们美满的“钻石婚”。那一刻,两位老人咧嘴笑了,眼里闪着幸福的泪光,即将离开陪伴自己走过近百年的家,并开始新的生活,周围的人与老人一起笑着,也期盼着。
手捧鲜花,两位老人再次来到花园街16号门口,木制的门板好多天没有人拆下了,显得格外“苍老”,朱惠珍慢慢上前用手摸了摸,没有说话,只是凝视了几秒,然后走进门,屋内是两个玻璃柜台和两个货架,里面零星还有一些洗衣粉、洗洁精、料酒等商品,墙上还挂着一张全家福。原来,前两天三儿子已将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住。
这间房屋分为上下两层,此前二楼是两位老人的卧室,一楼则是朱惠珍经营的小卖铺。曾经,每个普通的午后,朱惠珍都坐在柜台前看着老街上的人来人往,一包烟、一袋洗衣粉往往就能带来一件关乎家长里短的“新闻”,朱惠珍乐在其中。而张志和则似乎把眼光放得更远,报纸是他了解国计民生的源泉,聚精会神地翻阅着,竟不需要老花镜的“帮助”,“谁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反正他也不会跟我们讨论。”朱惠珍哼哼了几句,随即投入和邻居的聊天中。
不久前的6月,让整条老街发生了变化,从平静到喧闹再到平静,而两位老人的心理也随之起起伏伏。从那时起,进出小卖铺的人,口中说得最多的,已经从“谁家孩子有出息”变成了“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搬”。渐渐地,慢悠悠地老街被“疾驰”的货运三轮顺带着转了几个圈,“身上”的老家具、旧电器不知不觉被带走了,只留下从小和它一起长大的人们的回忆和破旧得亟需修缮的老宅。
张志和坐在自家门口,看着熟悉的人们一个个“消失”,还是乐呵呵地,因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老街现在的平静让他觉得有些陌生。当得知自己也要离开时,老人一下子情绪失控,离开老街、离开生活了近百年的家,是他从来都没想过的事,因为“在家闭着眼都能找到东西。”
10多天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张志和与朱惠珍坐在几乎已经搬空的老家中,不再是你关注家长里短,我关注国计民生,而是一起回忆起了两个人与这座房屋的点点滴滴:14岁时,张志和就开始卖羊肉,那时的他只要用手轻轻一掂就能准确说出一包羊肉的重量,红烧羊肉、白切羊肉、羊肉面……这些都是他家“老字号”——“张松记”羊肉店的主打产品。
26岁时,张志和与家中同样做“羊生意”的朱惠珍结为夫妻,随后生下了“四男三女”七个子女。在国有化的浪潮中,他们进入集体做起了糕团。退休后,为了“聊聊天、算算钱、动动脑筋”,朱惠珍开了这家小卖铺,这一开又是近30年,她依旧保持着每天早上3点多起床的习惯,早上6点多拆门板开店,傍晚6点多装门板关门……这家小卖铺的“服务半径”几乎覆盖了整条老街,让许多居民的日常生活都踏实了不少。
“我喜欢这样跨出去一步就是街,跨回来一步就是家的感觉。”朱惠珍这次离开老屋时轻轻地说,带着那张全家福坐上儿子的汽车后,两位老人没有再回头看一眼老屋,剩下的老屋门上还留着“五好文明家庭”、“光荣之家”的铭牌。
离开老街,两位老人即将开始全新的生活,当地政府为他们准备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现代生活设施俱全,与各类公共服务类场所距离近,且租金低廉。所以,虽然离开陪伴了自己近百年的老习惯,对张志和和朱惠珍来说需要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去适应,但夫妻俩一起走出已经破旧的老街,看老街和濮院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喜人变化,何尝不是一件幸福、浪漫的事。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