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兴水利 惠民生 谋发展

——2013年我市水利工作综述

2013年12月24日 08:34 来源: 《今日桐乡》

 

白马塘河道综合整治

 

 

高效节水灌溉微喷设施

 

 

生物治水    记者 陈为民 摄

 

 

“菲特”台风抗洪一线  记者 陈为民 摄

 

 

大红桥港河道治理工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水利局提供)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本届政府提出的水利发展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防汛防旱防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全市水利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水利建设 改造升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今年6月,通过方案审查、现场陈述、综合考评等环节,我市成功申报并启动了新一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此次的成功入围,无疑对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大肯定,有力推动了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据悉,新一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概算总投资1.06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2013年—2015年),新改建泵站126座,灌溉渠道衬砌96.03公里,新改建排涝闸站131座,新改建水闸11座,改造排涝沟渠147.30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62万亩,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11套,配套建设生产道路96.69公里,生产桥17座,土地平整1113亩,农田林网579亩。
 

  9月份,市水利局又传出喜讯,嘉兴市首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乌镇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获批立项,并正式启动改造。
 

  在2012年成功申报全国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县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成功申报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上乌镇中型灌区工程、屠甸和平圩区整治工程、石门和崇福两个农村饮水工程等,今年我市省级以上水利项目补助资金已实际到位15项,共计1.06亿元,争取到的上级资金补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市完成水利投入2.5亿元,是历年来水利投入最大的一年。
 

  近年来,我市持续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通过标准化泵站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圩区整治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排灌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在今年发生的旱涝灾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54.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5.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1%。
 

  在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为保证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我市不断推进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改革。2012年专门制定出台了《桐乡市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护管理办法》,确立“建管并重”和“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组建以受益农户为会员的水利排灌管理协会,实行区域集中管理,并通过财政补助形式,巩固农田水利发展成果,保障灌溉引水、防洪排涝安全。
 

  我市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在去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管护范围,目前已在全市38个村推广了这项工作,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同时,继续加大农田水利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全年推广特低水头微喷灌工程540亩,安装机埠防盗报警器48套,建成以泵站智能管理系统为主的水利信息化村14个。

 

    河道整治 大力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河道流水淙淙,河床干净整洁,河岸芳草萋萋,这是我市北永兴港、湘庄港、大红桥港等河道如今的景象。而在两年前,这些河道还是一片淤泥严重堆积、岸边杂草丛生的景象,河床偏高也导致了河道蓄水量远低于正常水平,行洪调蓄能力明显偏低,极易发生洪涝灾害。通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大力整治,目前这些河道的面貌已发生了彻底改变。


  据悉,今年我市的北永兴港河道治理工程获得了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称号,成为嘉兴各县(市、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大红桥港河道治理工程在今年嘉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双推”活动中受到了全体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理念,河道治理方面从堤岸建设着手,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化的堤岸防护技术。北永兴港治理工程在堤岸建设的工程措施上独具特色,采用了“鱼巢+生态混凝土四连球”、“鱼巢+生态扇形砌块”、“鱼巢+自嵌式生态砌块”三种生态护岸新形式,同时在护坡及堤顶进行植物群落建设,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该工程采用的生态堤岸新构型不仅继承了浆砌块石护岸的坚固优点,又考虑了植物型护岸的生态性,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护岸的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可做到河道堤岸防洪、生态与景观的兼顾。下一步,我市将把此种生态堤岸新构型在其他行洪骨干河道和兼顾航运河道的生态建设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今年上半年,市水利局还全力抓好河道内死猪专项打捞工作,并修订出台了《桐乡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各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各项工作,在今年下半年省水利厅组织开展的检查考评工作中,我市的河道保洁管理工作被评为全省一等奖。同时,水利局还配合镇(街道)全面落实涉河“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查实涉水违法建筑73处,涉及32296平方米,2013年度已拆除25495平方米。


  在抓好河道建设和管理的同时,今年我市在水资源管理上也下足了功夫,全面完成了年取水3万方以上取水企业的实时监控系统建设。该系统不仅可通过上网查询在线取水设备运行、流量数据等情况,还实现了网上抄表、计算机自动计算水资源费,为我市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实施监控取水企业128家,安装监控点138个,更换智能水表214台,取水企业实时监控占全市取水企业的87%。

 

    “三防”工作      全力打好防汛抗旱攻坚战

 

  确保全年防汛防旱防台安全始终是水利部门最重要的工作目标。3月下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分7个检查组对全市防汛防旱防台准备工作进行了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度汛隐患及时研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并于4月16日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全面部署 2013年度防汛防旱防台工作,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与各镇(街道)、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签订了2013年度防汛防旱防台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在做好“查”的同时,还在“备”上下功夫,力争各项措施及时到位。市水利局不断完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有序开展抢险队伍、预案修编、防汛物资等准备工作。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市共落实草包12.74万只、麻袋11.921万只、编织袋56.3万只、木材3376.5立方米,救生衣726件、水泵743台;同时落实抢险分队206个,抢险人员3091人。


  2013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进入下半年后的短短4个月里,我市出现了“水火两重天”的极端天气。7月至8月,我市遭受了持续33天的高温干旱天气,8月9日全市最高气温达41.1℃,创下了我市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面对持续高温干旱,我市周密部署,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各项防旱抗旱措施,累计投入抗旱设备96台套,应急抗旱投入4573人次,车辆96台次,投入抗旱资金210万元,最大限度减少了干旱损失。


  10月初,受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菲特”外围云系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普降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面雨量299毫米,梧桐6小时(10月8日0时至6时)降雨量达到153.50毫米,是我市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受强降雨、积水外排、上游下泄、潮位顶托等共同影响,我市河道水位居高不下,部分地区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全市受灾人口16.4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7万亩,停产工矿企业417家。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统一指挥下,把防汛抗洪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市防指办于10月8日凌晨3时启动防汛I级响应,成为嘉兴范围内最早启动防汛最高级别应急响应的县(市、区),各地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行动,认真做好人员转移、应急抢险、排涝减灾、灾后防疫、生产自救等各项工作,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实现了“不死人、少损失、保安全”的工作目标。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市共投入抢险人员3.02万人次,启用排涝水闸776座,启动排涝闸站2657座,投入各类抢险设备865台(套),编织袋14.58万只,木材332立方米,安全转移人员3219人。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事关百姓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4年市水利局将围绕“全面提升水利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这一工作目标,以实施全国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县和新一轮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防汛防旱防台工作机制,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着力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力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资源水利”。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孙 怡 通讯员 赵 银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