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宛如一道魔咒,让孩子们原本无忧无虑的暑假充斥着英语班、奥数班、钢琴班、书法班……然而,还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每年寒暑假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与在这里工作的父母短暂团聚,基本不上兴趣班,他们主要是来弥补亲情。
他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小候鸟”。
“小候鸟”们的异地暑假是如何度过的?他们过得开心吗?昨天,记者来到桐乡市濮院镇,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据了解,濮院镇的本地人口为10万人,新居民则有13万,是嘉兴新居民最为密集的乡镇之一。其中有1万个新居民孩子在本地接受义务教育,此外,每年寒暑假往返于老家和濮院镇的“小候鸟”有1000人左右。
普遍现象:团聚成为“二次留守”
昨天下午2点40分,在濮院镇车水马龙的新生路上,一名皮肤黝黑的少年骑着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车子的横梁和后座上分别坐着一个孩子。因为车小人多,不容易控制,骑起来弯弯曲曲,很难成直线。旁边是呼啸而过的汽车,险象环生。记者见状,赶紧上前拦下他们。皮肤黝黑的少年叫小斌(化名),今年12岁,读小学五年级,刚从四川老家过来。他的父母在工业区上班,房子则租在新星村。“他们把我反锁在家里看电视,我打开窗户,跳了出来,叫上刚认识的邻居,打算去镇上玩。”聊了几句,抹了把汗,小斌着急起来,“不跟你说了,我玩的时间不多了,我爸妈下班前我要赶回家里的。”说完,继续往濮院镇区赶。
在濮院镇永越村,记者见到了今年14岁的张山峰,6月20日他独自一人坐了5个小时的汽车,刚从老家安徽滁州过来。“前几年我们夫妻俩都在羊毛衫厂里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3年前把他送回老家上学了。”母亲赵立英无奈地说,去年他们自己开了一家小超市,孩子回来后也可以帮忙看店。张山峰在陌生人面前显得非常腼腆,“其实这个孩子皮得很。”赵立英说,“要不是前几天他跟父亲出去买菜的时候摔伤了腿,这几天肯定和小伙伴出去玩了。”记者看到张山峰的左腿上有一个刚结疤的伤口。“以前我们上班没时间管他,一到暑假就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赵立英说,有时候孩子会找周围的小伙伴出去玩,玩什么她也不清楚,但是肯定会在她下班前回家。
记者感言:小斌和张山峰在老家,远离父母,跟着老人一起生活,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留守。他们向往城市,渴望亲情,来到濮院后才发现,父母如此辛苦,白天根本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他们正在经历“二次留守”。
曾经惨剧:各类隐患真不少
无论是回来短暂栖息的“小候鸟”,还是在这里扎根的新居民子女,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假期缺乏家人的照顾,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记者从濮院派出所了解到,去年暑假期间,濮院镇共发生3起新居民子女溺水身亡事件。
去年8月13日中午,来自湖南省道县的小陈,与几个朋友在马家桥附近玩耍,小陈骑自行车经过一座石板桥时不幸从桥上摔入河中,经过抢救无效死亡。而四天后,同样是在濮院,有一名新居民子女在仓前街溺水身亡。
据濮院派出所副所长苏勇文介绍,2010年寒假期间,在濮院镇南纬路发生一起严重的火灾,起因是两个孩子独自在家中烧纸玩火,“我们冲进去的时候满室浓烟,两个孩子躲在柜子里,已经昏迷了。”苏勇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欷歔不已,他也提醒广大父母,“假期中千万不要让孩子去周边的河流、池塘洗澡;有条件的尽量不要让孩子远离父母的视线,尤其不要到车多人杂的地方玩耍,最好到图书馆、活动中心等正规场所活动。”
如何应对:政府企业齐出招
如何让新居民孩子包括“小候鸟”们过一个健康快乐而又安全的暑假呢?
炎热的夏天刚到,许多新居民都会把孩子送往图书馆,“他们上班时把孩子送来,下班再接回去。”桐乡图书馆濮院分馆工作人员吴海燕说,该图书馆目前有两个阅览室,共有50多个位子,“一到下午,两个阅览室都会坐满,基本上都是新居民子女。”另外,濮院镇每个村都有农家书屋,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避暑学习的环境。
随着夏天的到来,各处的游泳馆陆续开放,而濮院镇香海寺的放生池也成了一个天然泳池,一到傍晚时分周边的居民就陆续赶来享受一份清凉,由于这里是新居民聚集区,新居民子女成了下水的主力军。昨天,记者来到香海寺,看到这个放生池占地约四亩,池水较为清澈,岸边虽然竖着“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可是一到傍晚这些便形同虚设了。“近期我们将在放生池周边安置摄像头,全面监控整个水池状况,另外还会增设防溺水的网,做好防范措施。”苏勇文说。
除此之外,众多企业也纷纷出招保障新居民子女的暑期安全。浙江雀屏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濮院羊毛衫市场上规模比较大的一家企业,该企业有近280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安排企业里的十几对双职工错开上班,保证父母中有一人在家看管孩子。”该公司团委书记王琴芳向记者介绍,企业员工工作时间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错班制度可以保障孩子暑期的安全。
鼎坤服饰有限公司为“小候鸟”考虑得更为周到,该企业负责人钱云生告诉记者:“一到寒暑假,公司便会开放几个车间安置他们,有专人看管,务工人员无需为子女的安全问题担忧。”
他山之石:这些措施都不错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金华市,“小候鸟”也人数众多,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据悉,在金华市区、东阳、义乌、永康等地,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小候鸟”的安全问题,面向他们的企业夏令营越来越多。部分企业在自己的园区内成立了“候鸟教室”,有专门的场地和老师;为了让家长们安心工作,减少后顾之忧,某医药公司还为100多名“小候鸟”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至今已持续6年。
东阳杨家小区为“小候鸟”开放了图书馆,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并邀请了文化馆老师为“小候鸟”进行暑假文艺培训,工作人员还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在暑假期间为“小候鸟”播放科幻片和红色电影,让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在永康,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初中小学课程、书法、绘画、文体等培训。企业除了提供场地,还免费为师生们提供了可口的餐饮、舒适的住宿等各项后勤保障。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