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丰字碑的赶紧拍照去,要移位咯”,在上周公示的“桐乡市城市道路、交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第一批)”中,陪伴桐乡市民近20年的丰字碑的移位方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昨天,记者来到桐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相关情况。
丰字碑
有近20年历史
据了解,桐乡市政府本着“提前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适时启动”的原则,从2012年起分批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交通改造工程。第一批8项工程前期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基本完成,该方案于7月2日到7月8日之间进行公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而其中桐乡市区庆丰路(中山路—振兴路段)改造提升工程中的将丰字碑大转盘改造成红绿灯的方案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丰字碑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形状就是三个硕大的“丰”字,呈三角形状矗立着,记者经过多方打听,在微博上联系到了丰字碑的设计者陈伟农先生,“从庆丰路之丰字开始构想,渐渐产生了此方案”,他说这个造型也代表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意思。如今这个矗立在桐乡市区最繁华地段的丰字碑已经有近20的历史了。
市民反映各不同
“我经常要路过这里,看见这个神气的雕塑,总要联想一番,这第一丰应该是地沃野丰,因为桐乡是‘百花地面’呀;这第二丰应该是丰富多彩,水乡文化在这里汇集;这第三丰当然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了,因为那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网友“夏天的凉风”对这个标志性建筑充满感情,忍不住发出感叹。
由于历史悠久,市民对于丰字碑的感情十分深厚,“不移除最好,也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感觉习惯了,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朱女士家住庆丰北路,而工作地点在庆丰南路,她每天都会经过这里,“别说是移走了,丰字碑就是换个方位,我们也会不适应。”
同样是每天见丰字碑两次的陈先生认为“大转盘应该改造成红绿灯”,随着桐乡市区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曾经在上下班高峰期有分流缓解交通作用的大转盘,如今却成了制造交通事故的一大祸首,“汽车、三轮车、摩托车还有行人在高峰期时全部挤在一块,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刮擦,非常危险。”
改造提升道路安全
“环岛适合在城市道路车辆较少的地段,这样的引流效果最好。”桐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规划管理处主任陈骏告诉记者,现在丰字碑一带的车流量越来越大,时常发生拥堵现象,而且周边没有人行道,行人穿马路的危险性也很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变高,“由于车辆拥挤,导致丰字碑基底的黄漆不断被擦碰,长时间来我们工作人员补漆工作没有间断过。”
据悉,第一期改造方案的公示包含了丰字碑和大发大两大环岛。“最初也考虑到丰字碑是地标性建筑,市民对其有特殊的感情,但因它占地面积大,原地保留不利于交通疏导,最后还是决定将它整体迁移到财政局一侧。”陈骏说,改造后将提升道路的通畅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