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出炉,乌镇国际旅游区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示范区。
据了解,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分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型专业市场等9个大类。“乌镇国际旅游区作为我市联系外界的旅游枢纽,这次申报了旅游休闲度假区。”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亚琴表示,省发改委在申报条件中对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规划、相关企业情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机构等都作了明确要求。“在各项指标中,镇区内部的交通环境一度成为申报的薄弱环节。”陆亚琴直言不讳地自揭“短板”。
旅游交通是实现“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的第一道关口。随着乌镇旅游开发的深入,镇区设施配套已经跟不上景区发展的速度。“每年黄金周,我们几乎都要集全市之力,加强交通管理和疏导。”在陆亚琴看来,临时性的疏导只能治标,无法实现长效管理。她说,“这次成功创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必须尽快加强镇区基础设施改造,补齐这块‘短板’。”
此次,嘉兴地区总共有4家同时入选第二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在与其他几个示范区相比较的过程中,乌镇镇镇长、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陶咏椿找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乌镇国际旅游区是2010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11年开始正式启动运作。与海宁皮革城相比,我们起步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比较明显的是镇区的交通环境状况已经与国际旅游区整体形象不相符合。”陶咏椿表示,成功创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牌子以后,没有时间欣喜,更加不能放慢脚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整治的步伐,跟上已经走在示范区建设前列的先头部队。”
创牌容易守牌难。陶咏椿表示,去年,成功引进的雅达、平安两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为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急需加快基础配套设施的跟进。“在已经制定的《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已经有了部署,亟待落实。规划第一年,重点抓好镇区基础设施改善。”陶咏椿说,“硬件设施是集聚区发展的第一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今年将以子夜路全段道路、管网、绿化、灯光及铺装改造工程和姚太线路面改造工程为龙头,逐步开启环河大道建设,三里塘、杨树浜等农户安置小区建设,乌镇大剧院工程,组建综合执法管理中队,加强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任务。把乌镇国际旅游区打造成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