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十年代初桐乡县学校开学工作的真实记录,也是一份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1952年9月1日
我在嘉兴专区干校参加全区小学教师思想改造学习结束的当天返回桐乡,参加了县文教科常俊儒科长主持的全县区、乡辅导校长和完小校长会议。会上宣布了人事调动的决定,我被任为乌镇第一完全小学校长(即现今的植材小学),还部署了学校开学工作和组织全县中小学普查工作等。会议一直开到下午5时多,我在县府食堂匆匆吃了晚饭后,将蚊帐、草席日用品等用包袱一裹背在肩上,单身一人出北门,沿康泾塘经双桥、宗阳庙、炉头、陈庄步行到乌镇天已经黑了。到了校里还有不少教师在作开学的准备工作。区辅导校长徐家堤和会计蔡大同接待了我,给我安顿了宿处。
1952年9月2日
与徐家堤校长研究和熟悉了一下学校情况。我虽然当过一年乡辅导校长,而现在要当好一所完小校长,心里实在有点担心。
学校的招生任务也很重,原有师生比例为1∶27,和县里提出的1∶35要差8人,比南栅“二小”也要低5人。因此,我对教师的安排作了调整……
1952年9月3日
上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开学工作,宣布教务分工安排和教师课务分配的意见。全体教师通过思想改造学习,工作积极性很高,对工作的安排没有意见,乐意接受。会上推选了校务委员会成员……
下午参加镇文教委员会会议。
1952年9月4日
上午参加乌镇镇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筹备工作会议,会上由各方面的负责人汇报了准备工作,由剧团演出、放映电影、体育活动、图片展览、有线广播、黑板报等等。学校负责组织舞蹈、打莲湘等节目。
下午在校召开了第一次校务委员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开学工作和配合城乡物资交流会工作。
1952年9月5日
上午召开辅导区校长、教导主任会议。会议由区辅导校长徐家堤同志主持并作了讲话。到会的有“一小”、 “二小”校长和教导主任,新生、民东、民西、新建、新丰5个乡的乡辅导校长。
会议讨论决定了:
一、完小的周会活动安排在周末举行。中年级的课外活动从每周的120分钟增加到135分钟,低年级课外活动从12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一定要有老师负责指导。
二、各科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内容为教材分析、目的要求、授课时间、教学进度、教具及参考资料。
三、统一两所完小的作息时间。
四、迎接全县中、小学普查的准备工作。
1952年9月6日
今天是星期六,为了下周一正式上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好多工作必须在今天完成。上午与工友一起借了一条船,自己摇到西栅米厂去装砻糠,为食堂准备燃料。乌镇西栅市河比我家农村的河道还狭窄,往来的农船、渔船又多,空船去犹可,满船回返时磕磕碰碰,费了很大的劲,才完成了任务。
下午在校为两个会议作准备,一是七日下午县文教科要召开第一次全县完小校长会议应该准备的事项有:(1)全镇有高小毕业生尚不能升学的约40人,有何打算?(2)本校尚缺2名教师如何解决?(3)前任校长的移交工作尚未了结如何处理?(4)教师的8月份工资尚未发给如何解决?(5)学校的办公费、修缮费如何解决?(6)申请添置一只篮球。
二是明天镇里要召开青年团支部委员以上人员会议,写了个汇报要点。
1952年9月7日
上午到镇里参加团支部委员以上会议,全镇共有8个团支部,团员80人,会议决定调整为 7个支部,学校和文化站台并为一个支部。
中午乘轮船到桐乡参加校长会议,各校汇报了开学工作外,中心议题是抽调教师骨干组织工作组对全县初中、完小、初小、职工业余教育、农村业余教育、常年民校、幼儿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也为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依据。会上决定9月9日分辅导区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普查组名单,建立区、乡普查工作组;统一填写普查表格的要求。
会议明日下午可以结束。
1952年9月9日
上午召开全区教师、文教委员大会,会上有镇长杨德文、区辅导校长徐家堤分别作了报告。报告讲清教育普查工作的意义,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
下午本校召开了第一次教导工作会议,由教导主任夏香云安排教务工作和授课计划。老师课务负担一般在810分/周至720分/周之间,区辅导校长兼课270分/周,我兼了9节历史课为405分/周。
晚上教师会议研究了普查工作。
1952年9月10日
今日的工作是:
一、召开全校教师会议。
二、准备11日到县局开会的汇报材料。
三、熟悉一下自己担任的历史课教材。深感自己基础差;对上好这门课有点担心,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四、学生注册报到基本结束,进行正式上课前检查工作。
下午去了西栅分部。
1952年9月11日
中午到县文教科出席普查工作会议。常俊儒科长找我谈话,告诉我组织上决定调我去本县屠甸区区政府工作,目前担任屠甸区普查工作组的大组长,普查工作结束后就前往报到。
我的十天校长生活就此结束,看来将从此离开教师队伍。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