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以来,桐乡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几次大的调整,确立了毛衫、化纤、皮草、家纺、建材等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特材料、机械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一、整顿缫丝,发展毛衫,优化纺织业结构
1998年,通过整顿缫丝行业,关停缫丝企业,缩减生产能力,改进机器设备,改变了1993年来丝绢行业产值占纺织业2/3以上份额的局面,到2007年,丝绢行业占纺织业份额已下滑到20%左右。纺织业内部的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为毛衫、家纺等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从2001年起,桐乡开始加快引进电脑横机,有效地提升了毛衫业的装备水平和产业档次。1993-2001年,桐乡针织业产值占全市份额基本在3%左右,到2007年,针织业占全市份额达到7%以上。受益于强大的毛衫研发和生产能力,中国•濮院毛衫名镇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毛衫专业市场。
通过对纺织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纺织业朝着精兵强将的道路前行。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中,纺织业产值份额已不足25%,连续7年将第一大行业的宝座让位于化学纤维制造业。
二、做大做强化纤业,打造全国化纤生产基地
1993年,全市12家化纤企业中有7家销售超千万,但无一家超亿元,全行业平均规模在2000万左右,产值占全市份额的3.2%。到2007年化纤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企业的30%以上,全市3家大型企业中,化纤企业占2家,其中桐昆集团销售超百亿元,被评为中国500强企业之一。2007年化纤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在10亿以上,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中国化纤城建设完毕,桐昆集团成为全国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单打冠军。2006和2007年两年间,又涌现出较多的化纤加弹企业,将化纤的产业链又向桐乡的家纺行业延伸了一步。
三、两轮整顿水泥砖瓦行业,大力发展新特材料产业
水泥砖瓦行业作为桐乡的传统行业发展到90年代后期已显露出严重弊端,产能严重过剩,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高,促使政府下决心整顿改造。经过两轮的整顿改造,全市砖瓦企业从高峰时的1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14家,产量从近40亿块下降到2007年的6亿块。水泥行业全面淘汰机立窑,企业数量15年间基本维持不变,水泥产量从1993年的143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542万吨。水泥、砖瓦行业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6%和4%下降到2007年的3%和0.2%。
同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的玻纤业作为桐乡新特材料的代表产业,其产品应用越来越广,从高端的航空航天材料到低端的阴井盖,从奢侈的游轮用料到简单实用日常材料,无一不涵盖,其产值占全市比重不断升高。1993年玻纤业产值不足亿元,份额不足0.5%,发展到2007年产值超过24亿,份额扩大到将近4%,产量15年间增长48倍,巨石集团产能居亚洲第一。
四、由点及面,依托品牌,发展市场,创出皮草、皮鞋新路子
桐乡皮鞋起步较早,90年代足佳集团已闻名全国。但到2000年足佳集团解散时,桐乡皮鞋行业规模以上产值从1999年的3亿降到了2000年1.2亿,皮鞋产量161万双下降到85万双。从此皮鞋行业开始了二次创业。皮草行业从2001、2002年左右起步,2002年,皮草行业规上产值只有1亿。皮鞋、皮草两个行业基本都经历了企业创业,个体经济联动,注重品牌力量,及时发展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略有不同之处为桐乡皮鞋以小作坊闻名,早先有“皮鞋之乡”美誉,皮草以小公司众多见长,以“皮草大世界”知名。到2007年,桐乡皮鞋和皮草行业规上产值分别为4.7亿和14亿,规下企业90家和660家,还分别拥有350户和1200户左右的个体工业户,个体从业人员达到4800人和5000人。
五、大力发展高新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近年来,桐乡正在大力发展高新产业,重点发展新特材料、机械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桐乡工业发展新的支撑点,努力改变目前支柱产业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占比较高的状况,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来。2007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7亿元,比1999年增长14.7倍,年均增长40.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4.9%上升到15.8%,提高10.9个百分点。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