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住院患者正在使用呼吸训练器。
1月12日下午,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部里,76岁的徐大伯,嘴对着一个塑料管子奋力地吹气,伴随着气体的进入,与管子连接的塑料容器中的三个小球不断地在容器中上下起伏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呼吸科主任张连生告诉记者,徐大伯使用的是呼吸训练器,主要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统称慢阻肺)的患者。
看着眼前这个蓝色的仪器,记者不由地提出了心中的疑问,通过吸气吐气真的对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连生介绍道,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是气促、咳痰、喘息,通俗一点讲就是胸闷气急,而呼吸训练器就是通过辅助功能训练吸气肌,改善呼吸困难等问题,提升心肺功能,进一步提升运动的效能。
据了解,呼吸训练器“走进”市二院呼吸科,得益于去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会。原来,作为呼吸科主任的张连生一直关注着慢阻肺的物理辅助治疗——肺功能康复治疗。在那次交流会上,来自美国、台湾的专家在慢阻肺治疗上的学术分享,让他受益匪浅。“回来以后,我就和院方提出了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自去年8月开始使用呼吸训练器至今,已有50多位慢阻肺患者受益,“因为慢阻肺是不能根治的,但是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肺功能衰退的趋势。”让张连生高兴的是,这50多位患者在出院以后到目前为止均没有再次入院。
张连生印象非常深刻,十几天前,近80岁的徐大伯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他的诊室。
“患者当时比较严重,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多走几步路就喘不上气。”根据患者情况,张连生以药物为主,肺功能康复训练为辅替患者进行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徐大伯坚持每天上下午各训练一次,从最初一个球也吹不起来,到出院时可以吹起两个球。
“出院时,徐大伯已经可以照料自己的起居生活了,不得不说,药物和呼吸训练器的配合使用,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张连生告诉记者,这个仪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所以患者接受程度也非常高,其次患者在出院以后也可以将它带回去,在家中自行进行物理训练。
在此,张连生提醒广大市民,对于慢阻肺,除了积极治疗,患者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慢阻肺的发生和发作。首先要避免吸烟及被动吸烟;在大雾天气或者是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候出门,应该做好必要的防护,例如戴口罩;气温低的时候注意穿衣保暖,避免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坚持适度锻炼,提高免疫能力,经常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可以明显地改善呼吸,保持和增强肺部功能。
![]() |
![]() |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