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洲泉三珍

2014年08月04日 08:3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颜剑明

 

 

乡下农村仍有冬天酿米酒的传统
 

  旧志上常见“方物”一词,方物即土产,按现在流行的说法,称地方特产。古书上说:“无有远迩,毕献方物”、“使各以方物来贡”,著名的方物是需要定时贡献朝廷的,供皇室享用,那就是贡品。而多数的方物则是被当作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叫做土仪,“土”是乡土的意思,“仪”即指礼物,合起来就是指当作礼品馈赠亲友的土产品。洲泉一地,可作贡品的没有,可作土仪的倒有许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月波楼上春醪美,还让洲泉竹叶青

 

  中国多酒乡,但凡酒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土沃,水美。土沃则盛产粮食,水美则可以酿酒。洲泉恰恰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因而它有幸成为酒乡,而且产酒历史相当长。据史书记载,早在宋朝熙宁十年(1077),洲泉便设有酒务司,由此可知,在宋代,酿酒已成为洲泉的一个产业了。

 

  明清时期,洲泉出产一种名为“竹叶青”的酒,它是民间酿造的糯米酒,每年冬至前后开酿。酿造过程是这样的:先将糯米煮熟,再用凉开水瀹淋,撒入酒药,拌匀,倒入缸中撸平,于中间挖一小酒潭,然后把缸盖好,再用稻草在四周堆结实,以保持温度。为了提升酒力,酿酒时,往往在酒缸底用极少量的砒霜撒上一个“十”字。极少量的砒霜不仅无害,还可防止酒质腐败变味。四五天后,伸手进稻草中测探一下是否发热,如果热了,即可打开。这时香气四溢,酒潭中已积满酒浆,便用与原料相等份量的已凉透的开水倒入缸中,稍稍搅拌,再盖好缸盖。一周后,掀开盖子,只闻香气扑鼻,捞出酒渣,灌入酒甏,贮藏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过年时,用于待客,此酒又香又甜,上口特好,风味独特。若将酒甏埋于地下久藏,味则更醇厚,来年春夏时节饮之,则通体清爽,精神百倍。

 

  清代乾隆年间,洲泉隐逸诗人胡漟作《语溪棹歌》,内有一首写到了洲泉竹叶青:

 

  几处菱歌弭棹听,红栏一曲见旗亭。

 

  月波楼上春醪美,还让洲泉竹叶青。

 

  胡漟后来将《语溪棹歌》编入诗集《东轩诗钞》,吴县文人潘之恭为书作序,估计他是个酒徒,序中居然也提到了洲泉竹叶青:“菱花秋淡,清光瞰月步之波;竹叶春浓,酒价问洲钱之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胡诗和潘序都同时提到了嘉兴名楼月波楼。月波楼建于宋代,直到民国时犹存。这很有可能是洲泉竹叶青当时在嘉兴很畅销,是月波楼的一个品牌。这可从稍晚于胡漟、同为洲泉诗人的吴曹麟的诗歌中得到佐证,吴曹麟也写过《语溪棹歌》,其中也记咏了洲泉竹叶青:

 

  村路迢迢晚色暝,行人手自挈双瓶。

 

  问渠有客杭州到,好酒须赊竹叶青。

 

  可见洲泉竹叶青当时已远销杭州,在嘉兴颇受青睐当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在清代咸丰一朝后,洲泉竹叶青突然在地方文献中失传了,这大概与太平天国“长毛”暴掠浙北,酿造业衰落有关。不过在洲泉农村,冬天农民酿米酒的传统,延续至今。

 

  争似侬乡风味好,五香腊子蛓毛鹰

 

  胡漟《语溪棹歌》可谓一组押韵的地方志,除了竹叶青外,还写了两碟下酒小菜,一是嘉兴的鸭馄饨,二是洲泉的蛓毛鹰,且看诗:

 

  秀州城外鸭馄饨,小漉青盐酒兴增。

 

  争似侬乡风味好,五香腊子蛓毛鹰。

 

  蛓毛鹰是哺退鸡蛋,与鸭馄饨相仿,煮法、吃法也差不多。洲泉从前多孵坊,在嘉、湖一带颇有名气,每至初夏,德清、吴兴、余杭等地的小鸡贩子驾舟云集洲泉,黄毛茸茸的小鸡聚集在一张张蚕匾里,“唧哩唧哩”地叫个不停,被贩至四乡村落的千家万户。孵坊里,即使是本领再大的师傅也不能把所有鸡蛋都孵成活泼可爱的小鸡,总有一小部分鸡蛋由于温度湿度不适等原因,胚胎一半成形,便死去了,这鸡蛋便成了哺退鸡蛋。哺退鸡蛋也可吃,有些人还特别喜欢吃。于是,洲泉街头常有哺退鸡蛋出售,每为酒家和一般居民所喜爱。哺退鸡蛋的煮法很简单,先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文火煮熟即可。吃时敲碎壳,往往见其半已成形,上有茸毛,似蛓毛(一种蜇人皮肤的小虫),下面还尚有蛋膏黄,用细盐一蘸,尝之风味独特,似香似臭,又香又臭,因半是小鸡,已有嫩骨,所以远比鸡蛋有嚼头,确是下酒之佳品。

 

  哺退鸡蛋历来是洲泉的一道风味下酒菜,现在洲泉的大宾馆、小饭店已将它开发为一道特色菜,价廉物美,颇受客人特别是老主顾的青睐。不过,无论是津津有味的食客,还是油亮光光的大厨,抑或是大把大把数钱的老板,极少有人知道这哺退鸡蛋在从前有一个挺别致、挺形象的名称叫蛓毛鹰,还有那么多人吃得津津有味,吃后还摇头晃脑为它写诗填词,乐此不疲;也很少有人知道,蛓毛鹰还是一则民间小单方,能治头晕、头痛之症,具有相当高的药疗价值,以前,一些身患此小恙的村民,摇船出市来洲泉,办完正事后,总不忘去孵坊看看,带十来只回家。

 

  道是南泉白水漾,吃来嚼味更香甜

 

  白水漾位于洲泉镇东栅,隶属南泉村,现在叫合兴村了。南泉是老地名,清初时即有,乾隆、嘉庆时期,南泉村出了一位文人兼画家吴克谐,自号南泉老人,他在一首怀乡的诗中说:“十年不饮南泉水。”

 

  南泉村一带多河汊水荡,适宜种菱,而且历史久远,吴曹麟《语溪棹歌》有一首是专写菱的:

 

  八月初过九月来,桂花零落菊花开。

 

  湖菱价贱摊街是,尽道章家荡上来。

 

  诗中的章家荡就在南泉村内。南泉村里有一水漾,名白水漾,出产一种红菱,习惯上称“白水漾红菱”,色泽鲜艳,形状纤秀,壳薄肉嫩,生嚼,口感又脆又鲜,熟吃,则又香又干又糯。传说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名江湖艺人来洲泉演戏,食后咽喉生津,嗓音清脆,轰动全镇,又倾慕它的色泽形态,便给自己取了个艺名:美红菱。从此,洲泉白水漾美红菱的美名便不胫而走,名噪远近,被奉为果中珍品。白水漾出产的红菱味道特别鲜美,原因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此漾与洲泉镇仅一二里之遥,清道光时期至民国约百年,洲泉镇上开有多家油坊,其中最著名的有吴氏开设的北公和、南公和,规模极大,在浙北一带首屈一指。以前油坊的动力全靠畜力,所以吴公和常年养牛数十头,所排粪便随河水流入白水漾,由于白水漾水面开阔,中间又有土墩数个,水流至此趋缓,牛粪逐渐沉淀下来,成了红菱最好的肥料,使得它与其他地方所产的红菱,在味道上有着不小的区别。

 

  白水漾水面并不是很大,只有约四五十亩,而漾口得天独厚者不过十余亩,其中位置最佳的地方,是一户袁姓农家的二亩左右水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水漾红菱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杭州等地,菱农白天采摘后,当晚即摇小划船出发,天亮时可到达杭州,在卖鱼桥一带沿街叫卖,由于白水漾红菱味道极为鲜美,而且外形美观,市民争相购买。当时那户袁姓农家的户主名叫袁雪奎,每年去杭州卖红菱,因为他的红菱味道最鲜美,又因为是一个跛脚,一眼就被人认出,所以他划的小船一靠岸,就有熟识的老顾客涌过来,在岸边就被抢购一空。白水漾红菱采摘时间正值中秋时节,许多旅居外埠的洲泉人趁此机会纷纷回乡,顺便总是带一些红菱回去,以聊解思乡之情,一些外地人也顺便寄买,以能品尝到此美味为荣。

 

  白水漾红菱远近闻名,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常作诗赞誉,民国时期有一个不知名的文人,曾作《洲泉竹枝词》,其中一首即写白水漾红菱,诗云:

 

  老菱自昔说洲泉,巷尾街头叫卖喧。

 

  道是南泉白水漾,吃来嚼味更香甜。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