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七夕,稳稳的幸福足矣

2014年08月01日 09:00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颜琴 陈亚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明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当晚数万只喜鹊会在银河上搭起一座“桥”,牛郎和织女将在“鹊桥”上实现一年一次的相会。

 

  岁月更迭,青年男女选择伴侣,欢度节日的方式直接、热烈。相比较,父辈们的爱情没有鲜花巧克力,没有你侬我侬,更不曾轰轰烈烈,却将感情融于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里。

 

  但爱情,不管它在哪里,也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让我们一起聆听两代人的情感故事。或许从中你会有些许收获。

 

  食色里的七夕

 

  流水聆听相思语,折柳相送待七夕。时间总比你预想得过得快些,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悄然而至。

 

  “‘七夕’毕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比2月14日,牛郎织女的故事更让人回味。”近日记者在街头调查发现,曾经不被年轻情侣们看好的“七夕”,如今在这火热的夏日里逐渐升温。

 

  “昨天给自己买了3个包、2条裤子、1条裙子,总共花了2000元,就当是买给自己的‘七夕’节礼物吧,回家找老公报销去。”结婚已4年的“80后”姑娘王景纯说,因自己与老公分隔两地,所以每逢过节,老公都会因为愧疚而尽量满足她物质上的要求。

 

  采访中,记者发现,烛光晚餐、送花送巧克力、看电影是多数人选择的过节方式。怎样才能将“七夕”过得既甜蜜又浪漫,并且还留下专属于两个人的美好回忆呢?不少市民,特别是“80后”、“90后”早已在“七夕”来临前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在“七夕”这一天为自己的另一半“制造浪漫”。

 

  “我跟女友是校园恋情,已交往4年了,每次‘七夕’不是送鲜花,就是送巧克力,再邀约一帮朋友吃饭看电影。”家住崇福镇崇德西路的方斌说,今年女朋友已早早跟他提了要求,说想过一个不一样的七夕。思来想去,决定结婚的二人准备当天去拍婚纱照,留住年轻时最美的容颜。“今年的‘七夕’节,是我和老婆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我想送给她一份不一样的惊喜。”新婚3个月的沈阳阳告诉记者,妻子是个喜欢唐诗宋词的文艺姑娘,相比西方情人节,她更喜欢“七夕”。“我老婆会弹古筝,这个七夕打算送她一把。”沈阳阳甜蜜地说。

 

  一爱便是一生

 

  老一辈们也许为了生计,让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谈起恋爱经历,家住梧桐街道永宁社区的邹财林说得很平淡。

 

  时光退回到63年前。1951年,邹财林只有24岁,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小自己5岁的汤明娥成了合法夫妻。“我们是父母介绍认识的。”邹财林告诉记者,和汤明娥连面也没见过,就是听母亲说,姑娘人好,身体也好,是个做妻子的好人选。就这样,邹财林和汤明娥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汤明娥说:“老邹每天都会来我爸妈家里帮忙干农活,在我生病的时候给我煮饭、洗衣服。”当时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举动,而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去做了。“老邹每个周末都会带我去广场上看电影,不过那会儿都是露天电影。”说着当时的情景,汤明娥脸上满是回忆。“老邹”这个称呼汤明娥一叫就是60多年。平淡的称呼却透露着现在年轻人所没有的坚定。

 

  在他们眼里,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爱情就是为对方做着许多琐事,心甘情愿。而在1956年结婚的章云音老人眼里,爱情就是过日子,没有“情人节”,只有“劳动节”。今年83岁的章云音结婚58年,她告诉记者,“我们条件都不好,前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就各自上班去了。”在她的印象当中,就连生日的时候也就是吃碗面,加个荷包蛋。

 

  这是一种掺杂了柴米油盐却又稳固的爱情。

 

  今年52岁的张俊生告诉记者,他和秦亚楠是1987年结的婚。那时张俊生还是工厂里的一名普通车床工,秦亚楠是质检车间的,同在一个单位,久而久之两人就走到了一块儿。

 

  后来张俊生去了部队。在当兵的6年里,两人只能以书信的方式解相思之苦,“他在部队,根本见不了面。”时过境迁,秦亚楠吐露着埋怨,更像是夫妻间的玩笑。

 

  6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有着太多的变数,而张俊生和秦亚楠耐住6年的相思,他们之间多了一分淡然,却也把彼此看得更重。

 

  虽然老一辈的爱情没有浪漫,也没有花前月下,但是他们却用生活的阅历给年轻一代诠释了婚姻与生活的真谛。

 

  有情饮水饱

 

  在永宁老街,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佝偻着背,用满是老茧的手为亲朋加固着破旧的棕榈扫帚。“你们年轻人,东西一旧就知道扔了换新的,但很多东西修修还是可以用的。”老人的话意味深长。

 

  扫帚如此,爱情亦如此。夫妻同在一个屋檐下,无论当初如何怦然心动,可一旦经了平淡流年的熬煮,难免也会走样变形。但彼此用心修补的过程,才是烟火爱情的真味。“那个年代,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上却有追求。谈恋爱可能是因为一首歌、一个眼神开始惺惺相惜。”今年83岁的赵春生说,如今的年轻人,物质成了恋爱的前提。在那个慢时代里,自行车的后座、村边的小竹林、田间的田埂、河边的桥堍,都让如水的爱情起了涟漪。“他们结婚30多年了,每天傍晚都会相伴去植物园散步。”说起父母亲相濡以沫的爱情,今年28岁的杨丹感叹起如今的爱情观,“我一个小姐妹,去年情人节男朋友送了个400元的包,她却嫌这嫌那,还要求男朋友买别的。”

 

  年轻人恋爱时所看重的金钱与物质,在上一辈眼里,不过是梧桐的枝杈,不管多么的铺陈横生,终是不能阻挡那主干参天向上的脚步。

 

  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父辈的爱情,纯净清冽是它们共通的特质。只要有爱,每天都是情人节。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