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嘉兴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桐乡被评为2014年度“五水共治”优秀县市,这是继桐乡市首获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首获省第二十届水利“大禹杯”金奖后,又获得的一个重要奖项。而作为“五水共治”主要牵头部门,市“五水共治”办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
去年,是桐乡治水工作取得可喜成效的一年。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一整年桐乡的“五水共治”成绩单:
2014年,桐乡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首次被评价为优秀;12月份,31条市级骨干河道经水质监测显现,III类13条,同比增加了13条;IV类17条,同比增加了5条;V类1条,同比减少了10条;劣V类0条,同比减少了8条。此外,市域124个监测点位,其中Ⅲ类占47.15%,Ⅳ类占46.34%,Ⅴ类占6.51%。总体水质有较明显改善。
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治水成绩单面前,在荣誉背后,市“五水共治”办这支团队是如何炼成的呢?
分工协作一齐努力治水为民乐当先锋
桐乡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由全市各单位抽调而来的年轻精英骨干组建而成。这16位工作人员,担起了全市的治水重任。一年多来,他们与各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治水办基层工作人员一起,让全市2622条河流水质得到了较大改善。
全市2622条河流所涉及的治理监管以及问题协调的重担由谁来挑?具体的治理工作又该如何展开?
面对一系列问题,“五水共治”办采取了分工协作的机制,将人员分为综合科、治水科、督查科三支小分队。
平时,三支分队各司其职。但只要有重要工作来临,小分队又迅速变成了一个团结善战的团队,“三河”情况摸底核实及验收、水质监测点定位检查、河道淤泥测量、畜禽养殖业治理督查、“清三河”治理回头看、“三长管河”制度落实情况及河长公示牌验收,以及迎接世界互联网大会河道专项督查等等,他们不分科室,相互协作,你出一计,我想一策,处处查看,步步丈量,条条检验。凉帽、雨鞋是他们巡河的标配,全市各个村落、河道,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督查科科长沈勤,被同事们戏称为“活水系图”,哪条河在什么位置,哪条河污染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能道出一二来。“在这个团队里,你能看到智慧碰撞的火花,能感受到激情昂扬的斗志,能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被抽调到市“五水共治”办一线锻炼的市司法局政工科科长沈利敏如是说。
治水成果有目共睹引得老百姓来点赞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句“顺口溜”,在“五水共治”办成立不久,就流传了开来。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桐乡的“五水共治”治理任务重、数量多,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来赶超进度。
因为考虑到群众举报多集中在周末时间,所以周末不休息,“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有的事儿,很多工作人员都一心扑在工作上。说到不辞辛劳,埋头工作的典型,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市“五水共治”办常务副主任王宏欣。去年,没有双休日是王宏欣的工作常态。由于连续加班加点工作,以至引发扁桃体发炎,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但打完吊针后,王宏欣又出现在办公室继续工作。
除了在市“五水共治”办,治水更离不开基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姚云峰是来自乌镇镇治水办的工作人员,在去年妻子生产时,他都还在忙着“清三河”的调查摸底。因为经常跑在基层一线,很多村民都认得他。
辛苦工作,终换回累累硕果。如桐乡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交接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得到两位省领导的批示,各项治理任务都超额完成,全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可以说,去年一年,全市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今年,治水工作需要往纵深发展,如何寻找一条科学治水的路子很重要。
“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我们整个治水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健全在调研和协商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治水的成效,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营造优美的环境,为打造诗画水乡典范作出新的努力。”市“五水共治”办副主任夏根伟告诉记者。
在夏根伟看来,“科学治水”是2015年全市“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优势,通过部门协作,继续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让桐乡变得更加美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