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一朵菊下的三种营生

2014年10月31日 08:5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一朵菊下的三种营生

 

一朵菊下的三种营生

凌晨5点多,突至的秋雨让桐乡一下坠入化不开的秋意中,凤鸣街道中群村的杨林福赶到草庵头面馆,没有像往常一样叫6元的咸菜面,而是喊了一碗18元的羊肉面。“没开秤前真以为只能吃吃咸菜面,现在看来还行,还行。”

同样的时间,在石门大转盘,已经围拢了几十个老头老太。徐老太骑着电动三轮车从白马塘村匆匆赶来,环扫一下四周,轻吁一口:“还好还好,没有错过喊价的时机。”

每年这个时候,田里一朵朵含苞的杭白菊总牵系着农民的劳作节奏和生活品质。在一片不被看好的声音中,今年的杭白菊开局似乎不错。

A原以为今年价钿要“坍”了

吃完面,杨林福行色匆匆消失在黯淡的清晨中。眼下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战斗。

他清楚记得自本月20日开秤以来,胎菊每天的收购价,第一天每斤7块,之后涨到过8块,但一下雨又回落到7块5。“趁着行情还没大变,多采点胎菊卖。”

老杨家种了1.2亩杭白菊,这个面积已经维持了好几年,由老杨夫妻照料。

这块田的丰收与否,决定着老杨的快乐与哀伤。今年老杨的心情有些跌宕。

杭白菊有大小年之分,去年杭白菊产量不好,价格却达到历史顶峰,胎菊最高收到了每斤9.5元,好行情急速催生庞大的杭白菊种植军团,外地疯狂引种杭白菊。老杨担心今年会逢“小年”。

今年病虫格外“青睐”农田,上半年病毒病让菊农糟心透了,紧接着八九月持续阴雨,大面积爆发叶枯病。这还没完,9月下旬以来,没下过像样的雨。

看着田里比往年小的菊蕾,老杨的想法是:今年价钿要“坍”了。不过,如此开局多少有些出乎菊农意料。

一天的采摘一刻不敢停,就连中饭也是在田头解决,到了下午5点,老杨夫妻采了不到80斤的胎菊,到附近菊花厂换来近600元的现款,这让他们忘掉了一天的辛劳。

晚上夫妻俩也会畅想田里的收成,今年产量虽不如意,相比去年每亩200斤干花的收成还是绰绰有余,但比正常年份480斤干花肯定要少。“今年干花估计能够上240斤,折合成鲜花就有1300斤,如果能保持这个行情,扣去成本,每亩四五千元还是能拿到。”

但一切都还刚开始,接下来没人知道。望着夜色中的菊海,老杨只盼望着这样的好行情能维持得久些,再久些……

B杭白菊逐渐回归小门小户的生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菊花采摘时,石门大转盘就自发形成了一个临时用工集散地。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晚秋茧、菊花都撞一起了,用工成为大问题。

6点多,需要用工的菊花户主陆续出现。徐老太俨然已熟稔其中规则:看人喊价。“如果今天来做帮工的人特别多,而来要工的户主少,价格肯定喊不高,还会被还掉不少。”

这两天,石门最高的行情已经喊到了每工150元,属近几年最高了。说明采菊花不是一般的缺人。

其中也些许透露出有关供需和行情的博弈。

不一会儿,徐老太轻松以一天130元的价格被桂花村一种植户“抢去”。

户主说这笔账也好算,一个工人一天起码能采35斤,卖掉菊花能有260元,扣去工钿,还能有100多元。“现在行情好,总比来不及采,留成朵花划算。”

不过话马上让徐老太“驳回”:“去年朵花最高卖到5.5元,今年再差也有四五块,到了大批采朵花时,工钿还要便宜,采的量更多,也划算的。”

种一两亩地的菊农都会“阔绰”地请帮工,种着几十亩菊花的大户更得分分钟依靠帮工,但各种花费折算下来真是掐到肉里。“原以为今年铁定要亏本了,现在看来还能赚点。”曹国华受一家企业委托在河山管理着70亩菊花。

相比石门、凤鸣这些菊花主产区,河山的人工费用直接下了一个档次,基本一工也就100多块。即便如此,一亩菊花摊上人工、肥料、租金等费用,5500元“天打打不掉”。曹国华感叹,菊花这业终究是不适合规模发展的。

徐老太这几年的帮工经历多少也看出些端倪:2010年应该是杭白菊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丰产丰收,平均亩产效益达到8700元,第二年一下涌现出各种承包种菊的大户。可好,2011年行情直接摔到每亩2000多元,真是欲哭无泪。

这两年杭白菊还算稳定,盲目投资种菊的大户也少了,基本以企业建基地为主。杭白菊逐渐回归到小门小户的营生。

记者从农经部门也了解到,今年全市杭白菊种植面积5.24万亩,基本和去年持平,这一数据或许很多年都不会有大变动。

C外地菊的冲击有多少

桐乡本地杭白菊发展看似平静,但桐乡之外却是另一番风起云涌。

这里也有一个概念问题,2007年国家正式启用“桐乡杭白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桐乡区域范围外引种的不能再称杭白菊,只能统称白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白菊面积已达15万多亩,除去桐乡的面积,外地白菊起码有10多万亩。不过一些业内人士称,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去年有些菊农仅卖苗就赚了好几万。”

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算得上是桐乡制菊企业的龙头老大,掌舵者曹鉴清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却是“心思有点凉。”情绪中交织着不安与忧虑,外地白菊的疯狂蔓延势必影响着杭白菊的命运。

去年杭白菊虽然产量平平,但价格高开。一时间,各地引种杭白菊的势头刹不住车。除了江苏盐城、河北麻城、山西运城等一些白菊种植大区,今年杭白菊的脚步还走到了重庆、四川、广西等地。

前两天,曹鉴清刚从江苏等地转了一圈回来,盐城地区也正在收白菊,价格比桐乡便宜了一半。当天“新和”向菊农开出的收购价是8元,曹鉴清还是摇头:“这个价格远没有真正体现出桐乡杭白菊的价值。”

曹鉴清掏出两罐外观相近的菊花,让记者闻。一罐浓香发冲,另一罐清香悠远,很明显前者是外地菊,后者是正宗杭白菊。这两种新上市的干胎菊价格也相去甚远,前者每吨5万元,后者好的能卖十二三万元。“虽然现在消费者对于桐乡杭白菊非常认同,但这也仅限于小包装饮品,而菊花用途最多的还是在饮料和制药。当整个市场需求量相对固定,供应量却激增时,这势必对原产桐乡的杭白菊带来不小影响。”曹鉴清举了个例子,杭白菊是凉茶的一味重要成分,但也只是取其味,当两种相近的白菊放在眼前时,作为饮料企业肯定优先选择量更丰沛、价格更实惠的外地白菊。“要是这几年没有外地白菊的大幅冲击,以桐乡杭白菊在市场上的地位,每斤胎菊收到10元以上不是没可能。”另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收购商同样表现出不甘与惋惜。

每年这个时候,这位收购商电话不断,今年也是,只不过内容变了。“过去忙着接订单,现在很多打来问收不收菊花,都是外地收来的干菊。”

曹鉴清每年都会向菊农抛出一句,“尽管卖,全部收,有多少收多少。”但私底下,曹鉴清还是有着各种不确定。

自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来,杭白菊市场的高端礼盒装受到不小影响,有些制菊企业的礼盒销量下降了50%以上。另一方面,今年夏季特别凉爽,饮料市场大不如前,对菊花的需求量自然下降。与此同时,普通消费市场依旧保持旺盛,国外除了东南亚,也进一步深入欧美市场。

眼下收进的杭白菊,明年又将会遇到怎样的境遇?是涨是亏?没有人说得清。

横走菊花行业数十年的曹鉴清只是推断,今年鲜花收购价格应该不会太“坍”。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白菊 杭白 菊花 桐乡 外地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