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一场桑螟灾,蚕农损失2700多万元

2014年10月28日 08:4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从春蚕到晚秋蚕,一年4次,蚕桑业在桐乡传统农业中一直占据着支柱地位,面积大,占比高,除去工资性收入,它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桐乡晚秋蚕丰收的时候。然而,今年中、晚秋蚕期,爆发了罕见的桑螟,桐乡以及周边地区都遭受了虫灾,出现了中秋期桑螟与蚕争叶吃、晚秋蚕无叶可吃的局面,导致大部分蚕农少养,甚至弃养,损失很大。

  为减轻对明年蚕桑生产的影响,确保桐乡蚕桑生产安全,昨天,桐乡市农业经济局在凤鸣街道中群村召开了全市桑园越冬害虫防治暨回山消毒现场会,指导并推动广大蚕农做好回山消毒、关门虫防治和清园工作。

  桑螟爆发是致蚕农欠收的“罪魁祸首”

  作为桑螟“重灾区”,凤鸣街道的乡间地头已看不到往昔碧绿的桑树地了,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光秃秃、灰沉沉的枝干,只有枝头处三三两两地冒出几片嫩绿的新叶,剩下的桑树,虽然有叶,但几乎每张叶子上都有焦黄的小洞,上头爬着五六头虫子。“成这副样子了,叫蚕怎么吃得饱?”60岁的中群村村民朱永夫,花白的头发,一脸黝黑苍老,深凹的褶皱里显出了些许无奈,他原本打算养3张蚕种,如今仅剩下了1.2张了。

  朱永夫在一旁哀怨,门口,他的老伴默默地坐在小矮凳上采茧,茧形小不说,还大小不均。朱永夫算了算,按照往年,一张晚秋蚕大约能收90斤茧子,而今年,每张估计要少10斤产量。“尽力挽回了。”朱永夫说,在虫发的时候,1.5亩桑树地他4天打了2天虫,老伴“嘲笑”他太“勤快”了,现在想来,他觉得还是打得少了,“应该再打一次。”

  因为虫子太多,打不完,要正常喂蚕,朱永夫不得不买桑叶。其间,他花了100多元买了300多斤桑叶。即便如此,饲养中途,依然有部分蚕夭折。除了摇头,他别无他法。

  1.2张蚕种,一张80斤茧子,总共96斤,不到100斤,而茧价一担1650元,这意味着朱永夫连一担的价钱都卖不到,合计收入1584元。弃养的1.8张蚕种可采144斤茧子,损失2376元。

  朱永夫告诉记者,从19岁开始养蚕至今,他从未碰到过这种情况。既然损失已成既定事实了,再多想也没用,只好明年春蚕,从头再来。

  其实,朱永夫还算幸运的,有些农户甚至“颗粒无收”。据凤鸣街道农经中心副主任王林甫介绍,该街道1.1万亩桑树地均“受害”,订种时大概有8300张蚕种,虫害发生后,实际养殖数量约1500张,亏损了近900万元。

  除了凤鸣街道,石门镇农户亦未能“幸免”。住在石门镇颜井桥村、74岁的朱凤仙老人,家里有三四亩桑树地。本来,她购买了一张蚕种,想着桑叶一定是绰绰有余的,谁曾想,被桑螟“啃”了个精光,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好作罢。

  朱凤仙每每想到此,一股憋屈。她说,她心疼那一张蚕种,倒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钱,而是觉得浪费了可惜。

  和朱凤仙同样遭遇的农户,在石门镇还有很多。石门镇农经中心蚕桑辅导员钟国新告诉记者,今年,石门镇共订购蚕种2000多张,由于桑螟肆虐,50%以上的蚕种废弃,预估损失达130多万元。

  记者从桐乡市蚕业管理站了解到,今年3.6万张晚秋蚕种中,实养1.5万张,以一张80斤蚕茧计算,全市农民减少收入2700多万元。

  天气是诱发桑螟灾的“导火索”

  桑螟是导致蚕农欠收的直接原因。那么,是什么给了桑螟滋生的“温床”?“是天气。”桐乡市蚕业管理站副站长杨海青解释,今年夏季,与去年持续高温相比凉快很多。正是气温适宜,雨水持续均匀,桑树长势旺盛,使得桑园鳞翅目害虫大量生长繁衍,特别是桑螟。

  据对三代桑螟高峰期虫口密度调查,每亩桑树地平均在2000头,是去年同期的5至10倍。杨海青说,温湿相宜,桑螟孵化率奇高,往年尽管有,但孵化率在20%至30%,可今年普遍在80%以上,以至于四代桑螟防得比较好的桑园亩虫量达800至2000头,防得不好的亩虫量在2000头至10000头,失管桑园的亩虫量大多在几十万头,最多的有100万头以上。

  与此同时,从诱蛾的调查情况来看,四代桑螟涌蛾量多,并且像四处播种一般,没有形成集聚,非常分散,如此一来,很难去抓住具体哪一个防治点。不得不提的是,在诱发时间上,打的是“拉锯战”,高峰期并不明显。一代发完,下一代接着发,这对防治工作极为不利。

  事实上,市蚕业管理站在桑树病虫预测预报中对防治四代桑螟安排了8月15日至17日和8月22日至24日两次防治,以期对四代桑螟的两个孵化高峰进行防治。但是,由于第一次防治适期遇到了连续一周的阴雨、阵雨天气,许多蚕农没有及时进行防治。

  尽管在第二次孵化高峰时,大多数农户进行了防治,但由于虫口基数较大、插花桑地较多和防治情况不一,以至于出现了前虫大了打不死、后虫未出打不到的难控局面,边际效应扩大,大批桑园遭受严重虫害,从而影响部分蚕农中秋蚕的正常饲养。

  除了桑园虫口基数激增、世代重叠比较突出等客观因素外,也不能排除人为因素。因为,前几年桑螟大量爆发在气温较低的第五代和晚秋期,所以,农户思想上对四代桑螟比较轻视,防治上不够重视。

  另外,根据各镇、街道蚕桑辅导员及农户反映,此次被第四代桑螟全部吃光的桑园,大部分是不养蚕的弃管桑或不养中秋蚕的农户不治虫所致。

  未雨绸缪保障来年丰收

  四代、五代桑螟爆发成灾,致使桐乡蚕业生产今年遭受了较大损失。尽管损失已成定局,但找到诱因,做好善后工作十分重要。

  目前,在各个镇、街道的桑树地里,农民们背着药水箱,喷洒药剂;蚕农家里,拿着扫帚清扫墙壁,用水冲刷地面……忙得不可开交。

  杨海青坦言,上簇之后、入冬之前的这段时间,务必要做好3项工作,如此才能降低室内、桑园越冬害虫基数,消灭蚕室及周围环境的病菌、病毒,为明年的春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杨海青说,这3项工作,首先是回山消毒。晚秋采茧结束后,要把室内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包括蚕沙、房屋四壁、门缝隙等,把室内桑螟藏匿的地方清扫干净,并集中销毁。然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全方位消毒。

  其次,桑园要治好关门虫。根据市蚕业管理站发布的《桑树病虫情报》,由于鳞翅目害虫大多进入越冬阶段,很少或不再食桑,只有触杀才有防效。为提高防效,要求喷足药量,残叶、桑头、桑拳、树杆、地里地边的杂草等要全部喷到,并选择晴好天气进行。

  最后,要进行全面清园工作。做好冬耕剪梢、整枝修拳等农业防治工作,对桑树上的枯枝、半截枝、无效头、死拳等全部剪去,清扫枯枝落叶,清除杂草,集中销毁,以降低田间越冬虫量。“因为有一些桑螟没被除掉,会躲在桑树枝里,只有砍掉,才能‘根治’。”杨海青说。

  防治桑螟,保障来年收成,不仅仅是农民的“分内事”,也是农经部门的职责所在。市蚕业管理站站长吴纯清表示,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病虫对蚕农的影响,加强宣传和调研,摸透农民需求,保障明年养殖渠道畅通,确保明年春蚕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桑螟导致桑叶“失收”,其蝴蝶效应是蚕茧“失收”。对于农民来说,当务之急是防治,但对于企业来说,是否会加深连锁反应?

  桐乡市钱皇蚕丝被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告诉记者,市场不景气,晚秋蚕茧少,反而平衡了供需关系,蚕丝价格基本不会有波动。

  桐乡市欧诺丝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答案类似。他说,蚕茧一年有4波,并不会因为其中一波减量而影响全年。当然,量少会牵动价格,但主因还是要看市场、季节和蚕茧的档次等级。“目前,蚕丝绵平均180元一斤,估计到年底会有上浮趋势。”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