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竹墩寻源

2014年05月06日 08:55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竹墩沈氏承志堂

 

阳春三月,竹林摇翠,春笋萌生的季节,桐乡《沈氏家传》编辑部工作人员驱车赶往竹墩村,寻访沈氏的发源地。竹墩村地处东苕溪东岸,隶属湖州市吴兴菱湖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沈氏家族的发源地和祖居地之一,现竹墩沈氏后代遍布海内外各地。有“天下沈氏出吴兴,吴兴沈氏出竹墩”之称。

 

竹墩水流纵横,原有“九木十三石”,即九座木桥和十三座石桥,还有九井十三潭,即九口井和十三个潭。井多潭多桥多水更多,这是多么美丽的水乡景色。至今保存完好的状元桥,以纪念宋宣和年间崇德人状元沈晦而建,状元桥边,原有一座沈氏祠堂,现遗迹犹存,散落的条石、门墩、石柱等,据说是祠堂原物。寺前桥一侧,现存有唐朝朝廷敕赐的“禅智寺”,为沈氏宗祠,内有三尊主佛和大铜钟,撞钟时,声传十多里,大殿的石园柱要二人才能合抱,雄伟庄严。寺中有一石砚,约一尺长,八寸宽,上方有两个水盂,据说盂中的水永不干涸,为“沈氏传家宝”。

 

竹墩有深厚的人文,更有美丽的传说:有上古时期三大神话之一后羿射九日的故事,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历史上出过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七十五人。特别是明清时期,竹墩沈家一直人才辈出,以从政和书画文人居多,“沈氏”人才鼎盛。见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另有皇后三人皇妃五人。

 

沈家“华省堂”主人,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封国学公。康熙亲笔题书“华省堂”,堂匾四周有纹饰,并有雕龙盘绕。“承志堂”堂匾为清朝著名经学家俞樾所提。沈氏家族支于分堂,现知道的就有二十余座,如承志堂在竹墩村仍有老屋。

 

康熙年间,可谓“竹墩沈”的鼎盛时期。开启这一时期的便是翰林沈三曾。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涵、沈三曾兄弟同榜进士,同入翰林。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沈三曾的儿子树本高中榜眼。其孙儿荣仁、荣光、咸熙也连捷进士,任职翰林院。

 

1911年11月5日,湖州教育会会长、竹墩人沈谱琴率领学生军发动起义,驱走了清朝官员,宣布湖州光复。1916年,竹墩人沈尹默担任《新青年》主编,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中国近代的风起云涌中,“竹墩之沈”续写风流,篇章连牍。

 

据上海博物馆保存的《竹墩沈氏家乘卷之十二》三本,记载有竹墩沈氏第十三世至第二十一世的家族谱。还有十数本前谱,记述了自周朝姬姓沈氏第一世直至到吴兴定居的家族史。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沈氏,周姬姓后,春秋封国为沈……竹为图腾,汉封竹邑侯。又据家谱所叙,吴兴竹墩沈氏上溯至周朝时,原居河南,姓“句”,分封沈地,故改姓“沈”。秦时,整个家族始南迁吴兴竹墩。

 

近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沈氏后人纷纷来竹墩寻根问祖。特别是来自韩国、日本的沈氏后人更多。

 

2005年3月16日,韩国丰山沈氏大宗会寻根访问团一行25人,来到竹墩村,在沈氏宗祠,举行了“丰山沈氏大宗会寻根碑”揭碑仪式。碑上刻着:“韩国丰山沈氏大宗会寻根问祖到此吴兴竹墩村,确认天下之沈同根一源发祥圣地,爰将盛韩中合之士之磁器埋藏于此,此证后世。”而一项资料显示,目前韩国沈氏有八万余户,二十六万余人;朝鲜沈氏现也有四万余人。韩国学者罗千诛著《韩国姓氏传自中国之研究》中有载:沈氏共同的始祖最早居住在丰山。“丰山沈氏始祖沈满升,来自中国吴兴。高丽睿宗(1105―1122)年间定居于丰山县,官居尚书。”

 

桐乡沈氏,现有人口十余万,为建设桐乡发挥巨大作用,编辑出版《沈氏家传》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竹心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