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乌镇国际旅游区规划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林洪
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规划了13.7平方公里的乌镇国际旅游区,提出要把乌镇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综合体;2011年12月,市十三次党代会谋划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时,提出把桐乡建设成为长三角新型工业城市、中国十大市场强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未来中国文化创意城市和休闲养生目的地,针对乌镇更是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和国际一流风情小城;2012年2月,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乌镇作为桐乡“一市三城”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将乌镇打造成为更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和国际一流风情小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使得乌镇旅游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当前形势下,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全面加快乌镇国际旅游区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统一思想,突破要素制约。突破资金要素制约,整合国际旅游区国有资产, 努力做大做强乌镇国际旅游区投融资平台,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聚集财力,支撑乌镇新一轮发展;多渠道争取各类政策奖励、扶助资金,有效补充建设发展资金不足。突破土地要素制约,落实工业企业“退低进高”和“退二进三”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创新运作模式,拓展国际旅游区发展空间;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投资项目序列,争取更大的用地空间保障;深挖自身潜力,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腾笼换鸟”等多种举措,尽可能多地增加自身用地空间。
2.科学规划,加快项目实施。加快各类规划编制,抓紧完成《乌镇城镇总体规划》、《乌镇国际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和雅达、平安两大项目区块、乌镇城镇南部浮澜桥区块、民合区块及民兴区块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送审;及时启动乌镇国际旅游区水、电、路等各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突出组团式开发建设,提升核心区域发展品位,引导镇区景区协调、集聚、高效发展新格局。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继续为雅达、平安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协调旅游公司推进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三里塘、杨树浜等农户安置小区建设,积极启动浮澜桥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完成子夜路、姚太线(申嘉湖高速公路至镇区段)道路改造工程,并启动子夜路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姚太线绿化景观改造;启动环河路延伸段、青镇路延伸段、子夜路延伸段的征迁工作;积极争取早日筑通高铁车站经市区世纪大道跨运河至乌镇道路。
3.完善机制,拓展旅游内涵。要更加重视乌镇与全市的内外联动,以乌镇的大旅游带动周边镇(街道)的人气,活跃全市的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由市级层面协调乌镇镇、龙翔街道、石门镇,把龙翔补农生态实践游和石门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游统一规划纳入乌镇国际旅游区整体,不断提升全市旅游的内涵和品位;作为乌镇国际旅游区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景区与镇区、镇与村、镇与市内外联动的关系,以乌镇现有的东西栅这个龙头来带动其他16个行政村的龙身龙尾,要因村制宜,差别化开发,定位16个独具特色的“小乌镇”,以一个“大乌镇”带动16个“小乌镇”,使大旅游与小旅游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形成“乌镇大旅游很热闹,村里小旅游特色多”的新局面;要抓住雅达、平安和生迪光电等大项目的契机,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聚集,增强核心竞争力。
4.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乌镇今明两年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较多,而由于乌镇景区的特殊情况,即要求项目设计建设整体符合乌镇古镇古建筑风格,又要避开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公众旅游假期,造成乌镇项目建设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按照正常的审批流程无法满足设计施工审批期限,因此建议市政府可参照崇福小城市培育试点模式,在加快向省政府报批组建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基础上,同意组建乌镇行政审批服务分中心并通过设立分局、延伸机构或权限委托下放等方式,授权集中办理若干行政审批事项,并且同意涉及乌镇国际旅游区的审批事项设置乌管委前置审批,确保乌镇国际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统一性。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