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几乎所有的杭白菊加工企业都在进行一场博弈,关于菊花价格、收购量、乃至存货销售。而他们的风吹草动,也直接关乎众多菊花小贩下半年的生计。
凤鸣街道春发菊业老总陈坤荣的手机一天时间就打空了两块电板,除了广州、福建等地客商的咨询电话,更多的是陈坤荣布设在各地的小贩“热线”,他们有的帮助代收鲜菊,有的加工成干菊,再转卖给企业。
陈坤荣现在的处境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因为一天不足2万公斤的鲜花收购量根本不足以启动加工流水线,他引以为傲的新设备成了摆设。
幸好,一切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晚秋茧上蔟,农村劳力紧张缓解,花期进入成熟期,收购量也将一天天增多。
应该说,今年杭白菊加工企业的日子相当不错。去年在凄风冷雨中收进的鲜胎菊,经过雪藏,每吨成本价只有4万多元的干菊慢慢涨到了八九万元。伴随着稳步提升的市场需求量,菊花企业效益全线飘红。
此时底气十足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舍得砸钱,纷纷对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今年全市烘道超过45组,比去年增加了30组。按照每组烘道一个生产季生产60吨干花,全市生产能力一下提高了2000吨。这还不包括各种新增的烘灶、烘房、锅炉等设施。
“去年每公斤鲜胎菊平均收购价6元,今年估计不会低于12元。”让菊农欢欣鼓舞的价格,在陈坤荣眼里却是个“烫手山芋”,到现在,企业还没接到像样的新订单,“这么高的价格,企业压力很大。但收总要收的,菊农不容易。”
“都说等等看。”接完一个广州老客户的电话后,陈坤荣嘟囔了一声。去年每公斤好点的散装干胎菊才110元至120元,今年新货一般点的就要200元了。如此高价,客户不约而同选择了观望。
在这场博弈中,陈坤荣偷偷告诉记者,他们还有一个“好棋”没出,就是封存在保鲜库中的陈菊,多以朵菊为主。“如果好行情一直持续下去,今年菊农只采胎菊,朵菊就收不到多少了,那这些陈朵菊的价格就要‘上天’了。”
所以,几乎所有还有库存的加工企业都保持一致动作,不卖陈菊。
不过,观望等待的何尝只是企业、客户,众多菊花小贩也正酝酿着打一场翻身仗。“前年翻了船、去年上了当,今年准备搏一搏。”河山八泉村的菊花小贩沈美良的自嘲,多少透露着些无奈。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