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天下有其一,如今的高桥镇已成为榨菜种植、加工的主要基地,种植榨菜也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榨菜产业在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高盐度废水已经成为当前高桥镇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
高桥榨菜行业的污染情况如何?怎样治理效果最好?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展开了专题调研。
用以暂存腌制废水的菜窖
挽袖握刀,俯身收菜,手起刀落间,一个个肥硕的榨菜顺势摘下,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筐;榨菜入池,撒上盐花,层层踩紧,然后封闭窖口,榨菜的腌制发酵就此开始……每年的这个时节,来到高桥镇,这样收榨菜、腌榨菜的场景到处可见,高桥榨菜已然成为了我市土特产中的一张出色名片。
但在这背后,高桥镇环境质量受到影响、河网水质明显恶化,近年来群众举报反映榨菜腌制废水破坏环境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
河网不复当年的清澈
在高桥镇楼下角村村民沈金明的印象中,村口的那条县官桥港曾经是条“取水可直饮”的清澈河流,但如今的现实却令他心痛不已:“河水发黑发臭,鱼虾不见踪迹,这样的情况已经快10多年了。”
顺着沈金明的指引,记者来到县官桥港边,尚未走近,就闻到河边飘来一股酸臭味。站在桥上往下望,眼前的这条河,颜色乌黑、成片的泡沫状污物漂浮在河面,大量的绿色水藻显示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
不止县官桥港,据高桥环保所工作人员何建新介绍,高桥镇的河流多属于内河小港,流动性不大,河水自净能力差,一旦碰到污染事件,恢复较慢,“目前南日港、草茎港、中沙渚塘、颜家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日港查看污染情况,同样是发黑的河水与成片的水藻,虽然没有县官桥港那般酸臭,但接下去马上就是育苗时节,苗期用水成了周边农民担忧的话题。
污染矛头直指腌制废水
这些曾经清澈的河流如今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是因为腌制榨菜而受到影响?一位正好过路的大妈很肯定地说:“就是榨菜!”接着记者又询问了楼下角村的一些村民,回答都很一致: “腌榨菜排出的水很臭,而且盐度很高,这么多脏水就这么直排到河里了,能不污染吗?”采访中,大家都将河水污染的原因归结于榨菜行业的发展。
“越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排放至颜家浜;南日蔬菜食品一公司,废水排放至杨家桥港;胖子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废水排放至向红港……”了解高桥镇河网污染情况后,记者展开了高桥地区榨菜企业产污现状的调研。
记者发现,高桥镇现有大小榨菜加工企业26家,村民自己腌制的菜窖大约2000只,腌制新鲜榨菜大约8000吨。无一例外,腌制废水都被就近直排到了河网之中。
5月初,是榨菜的头道腌制期,产生的池中卤水是需要倾倒的第一批腌制废水,称为头渍卤水,如今正值排放期。以平均50公斤的榨菜头道腌制加入3公斤的盐为例计算,今年高桥地区共产鲜榨菜6.435万吨,每吨鲜榨菜头道腌制废水量约为0.25吨,头渍卤水将达到1.6万多吨,如果将这些浓度较高的腌制废水直排到河道,可以预见,河水很快就会发臭、河网水质明显恶化,还会导致土壤板结、植物枯萎。
在高桥环保所工作人员何建新的案头,记者看到了一组2010年高桥榨菜腌制的数据:2010年高桥地区共产鲜榨菜约11.0169万吨,加工过程中排放加工废水约11.27万吨,其中榨菜腌制废水约2.75万吨。榨菜腌制和加工废水直排当地河道,导致河网水质明显恶化,据监测数据显示,高桥河网水质总体不佳,严重低于取水水源水质的国家标准。
通过调查分析,榨菜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污染主要来自高浓度、高盐度的腌制废水,该废水虽在排放水量中的比例不大,约为5至10%,但浓度极高。其次是浸泡废水,水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5-30%左右,COD浓度、盐度、氨氮浓度等也严重超标。
探索废水排放,收效甚微
含高浓度好氧有机物的腌制废水治理是蔬菜腌制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农业产业利润低,涉及面广,废水处理存在各种困难。如何寻找一条技术上可行、现实可操作性强、易被接受的治理榨菜废水的途径,促进高桥榨菜产业与当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一个重大课题。
可不可以将腌制废水纳入污水管网?高桥民生蔬菜制品厂负责人曹松熙曾有过这样的打算,他说:“直排废水确实不道德,若是有好的解决方法,愿意一试。”但打听一圈后,他发现,这并不可行。
“进污水管网的水也是有一定指标的,像我们这样的水根本达不到进网指标,除非引进高档设备自己先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放,但这样的成本太大,投入至少上百万,榨菜偏偏又是个利润不大的行当,这么搞不现实。”这是曹松熙放弃将腌制废水纳入污水管网计划的原因。
而记者了解到,除了成本方面的考虑,将腌制废水纳入污水管网的技术目前也还不成熟,高桥环保所工作人员何建新告诉记者:“污水管网的处理工艺中会利用生物菌进行污水处理,但高盐度、高浓度的腌制废水会将生物菌杀死,并且腐蚀管道,所以说现实技术导致这事尚不可行。”
根据记者调研所得的情况,即使废水处理技术改进了、也有企业愿意斥资改善,要将腌制废水纳入污水管网依旧有现实难度,因为高桥镇的榨菜加工企业分布得太散了。何建新说:“本地榨菜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且分布太散,如果要将污水入网,就必须将污水管网通到每家企业,不光投入大、工程量也大,目前来说还行不通。”
何建新告诉记者,高桥腌制废水的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在寻找榨菜腌制废水治理上,我市曾经做过探索,但鉴于多方面原因,收效甚微,并未能从源头上有效解决榨菜腌制污染这一问题。
“为了不影响农民育苗,我们会在育苗时节要求榨菜企业暂存废水,不许直排,使水质通过自净得到改善,满足苗期用水,今年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继续这么办。”何建新说,这个办法是我市借鉴外地经验总结而来的,但该方法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处理方式,并未解决技术处理上的难题,排放的废水仍然不达标。
废水处理成普遍难题
除了在我市高桥,记者了解到,对腌制废水的处理难题同样摆在榨菜产业发展的其他地区,比如重庆涪陵,浙江余姚,甚至周边的海宁等地。那么,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处理榨菜腌制废水,从而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呢?
拿重庆涪陵来说,记者了解到,除了建榨菜农业园区、由政府拨款进行榨菜企业技改、开展专项集中治理和严格环保审批等之外,还开发了榨菜酱油,大大降低榨菜腌渍液的排放;而像海宁,则是采取用槽罐车统一收集处理的方法。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我们桐乡高桥,榨菜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弱的现状尤其突出,尽管也曾考虑过类似像海宁那样统一由槽罐车收集处理,但由于加工企业和农户菜窖布点十分不集中,废水排放相当分散,收集难度很大。”何建新认为,槽罐车也不能全部回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排放,而且回收的废水未经过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榨菜产业该何去何从?
那么,当盈利遇到污染,高桥榨菜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既确保农民收益又使环境污染减至最低的路呢?采访中,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为榨菜腌制废水污染治理支招。
记者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了收集整理,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对榨菜行业污染问题的集中专项整治;培育榨菜龙头企业,提高榨高产业规模化;建立榨菜特色工业园区,实施榨菜污水集中处理;提升污染治理水平,确定榨菜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
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切实解决高桥榨菜腌制污水污染问题,首先应立足高桥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才能真正踏上一条令高桥榨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手记
有种说法叫“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是继续等着让废水横流,还是采取一些切实的举措还周边人们一个清新的环境,是政府部门和榨菜生产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系列调研,能为高桥榨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为加强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途径,尽快采取措施,着力改善榨菜废水污染的现状,让高桥农民不再为污水感到头疼。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