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村庄集聚工作在全市各镇、街道如火如荼地展开,应该说,这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将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
显而易见,加快新村集聚对集约节约用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以集约节约用地为例,我市共有178个行政村、4318个居民点,但平均每个居民点约为31户人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城市化进程。通过新村集聚后,全市可节约土地5万余亩,潜在价值可见一斑。
但从以往情况来看,我市也曾多次进行村庄规划,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地方村庄规划缺少前瞻性,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没有品位,也难以对村民集聚产生利益驱动力。因此,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必须高瞻远瞩。
首先,村庄集聚要充分建立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因人制宜,特别是农民宅基地的置换,土地的流转再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都应通盘考虑,尤其要重视就业、土地、资金这些事关民生问题。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家庭作坊较多的村,可先适当放宽政策让其经营,日后再根据我市发展实际分阶段淘汰。对依赖土地生活的居民则应进行相关谋生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增收致富能力。对流转出来的土地,可以承租给能力强的种养殖大户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效益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其次,要把握规划先行,分类实施的原则。这个原则应着眼于全局,起点要高,应本着散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农村向集镇靠拢、集镇向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致力于将社区打造成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完美形象;没有条件的则应先放一放,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以免资金缺口、群众抱怨,或规划得不伦不类,没有任何特色,得不偿失。
另外,从目前我市一些地方来看,有些村民对村庄集聚抱有观望思想。如何使村民加快“集聚”,各地还应结合实际,加强宣传,让村民直观地感受到农村新社区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