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车工、机修工、服务员、司机等基础工种出现在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且仅有的40多家招聘单位中,这样的职位不下半数。”9月18日,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不少大学生向记者反映,认为这样的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名不副实。
大学生:没有合适自己的岗位
当天上午,记者赶到市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是8时50分了,只见整个招聘现场显得有些冷清,场内摊位并没有满。
场内的应聘者闲逛的多,投简历的少,其中一部分年龄在30岁左右。记者询问了几名年轻一点的求职者,他们大多是有过工作经验的大专、中专毕业生,有的甚至是高中毕业。在场内转了一圈,电工、服务员、装配工、挡车工、木工、司机甚至清洁工等职位频频出现,笔者数了一下,列出类似岗位的单位占了大多数。除此之外,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招聘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后备干部等。另外,招聘单位的学历要求大多是大专、中专,有的甚至是“学历不限”。
“这跟一般的劳动力市场有什么区别?”来自江西某大学的小郑对记者说,虽说如今大学生就业应该将眼光放低一些,但也不能这么低吧?
招聘单位:缺什么就招什么
某单位摊位上列出“平车工、挡车工、机修工”等岗位。记者上前向招聘人员询问,该招聘人员反驳:“谁说大学生就不能从基层开始做起?缺什么就招什么了,难道每个大学生都要选择管理、文职等类型的岗位吗?”记者看到来这里询问职位的有五六人,大多30来岁。
企业最缺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经过记者调查,招聘会上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企业最缺也最难招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则是生产制造人员,而对于大学生青睐的“白领”岗位,企业方明确表示不太缺。
据介绍,目前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不论人才市场还是人力资源市场,甚至一度出现了高薪难觅专业技术人才的现象,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
劳动部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相关人士分析,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处于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岗位,使我国就业市场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就业岗位和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
招聘会上,来自浙江财经学院的小涛对记者说:“其实我不介意从基层的工作做起,但我对这一行一窍不通,人家宁可要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也不会要我们的。”
“企业需求与大学生要求无法对等,这是就业难的根本所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员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人才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出了问题。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