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农家娃重回田园,开垦一片新天地

2014年12月22日 08:15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孙怡 程新星
 
来云峰开着手扶拖拉机。
缪悦啸(左)和父亲一起参展。

   谢跃平经营的农场产出的水稻。

  提到“农民”这两个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着草帽,肩扛锄头的老农形象?还是“一头牛,三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情形呢?

  无论你想到什么,如果告诉你大学本科、硕士毕业生,去承包蔬菜大棚当起了农民,你会感觉新奇吗?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近我市的一些“大学生农民”,听听他们当初跨入“农门”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农民”生活过得如何?

  为父母,放弃国外光明前途细思量,决定未来人生向泥土延伸

  穿上朴素衣裤,走入田间地头,“把玩”农机农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来云峰的现状。

  和两年前相比,眼前的他,脱掉西装革履后,脸黑了,皮肤也粗糙了。外套上留着来不及拍掉的尘土,指甲缝里还留着来不及洗掉的泥土,尽管看着邋里邋遢,但目光却无比清澈,透出一种坚定和自信。

  来云峰,28岁,石门镇墅丰村人,从农村到城里,从最接地气到象牙塔尖,与想要跨出“农门”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来云峰做到了,东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他“调侃”自己的专业为“高级网管”。

  2008年,毕业后,他顺利进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一个响当当的公司。凭借踏实肯干,他被外派到国外,前途一片光明,而父母也一度为这个有出息的儿子感到骄傲。

  然而,当来云峰把想要长期留在沙特阿拉伯的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了一致反对。无奈之下,申请调岗,无果,他只得辞职回乡。

  回家后,来云峰先是去了新凤鸣集团,由于不适应“公司水土”,只待了3个月就离开了。接着,他开始了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

  就在这段时间,来云峰顶着压力,听了太多闲言碎语,就连父母也颇有微词。“其实,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回来又一事无成,任谁都想不通。”好在,来云峰有强大的内心,他说,“不是不做,只是时候未到。”

  饭店、网店、电脑店……来云峰按着大众路子,想了很多很多,但始终没找到对口的创业之窗。

  一条消息就是一个灵感,一个灵感就是一次机会。有一天,他听说石门镇要建一个省级农业示范区,突然觉得农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舞台”。“中国的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10多年,而农业的差距则是数十年,再加上健康养生观念的渗透,农业,大有可为。”来云峰信心满满。

  于是,来云峰把要当农民的念头告诉了父母。父母的反应如他所料,无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别人是争着抢着不要当农民,儿子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不过,来云峰骨子里天生有一股倔强劲,一旦认定,很难转变。顾不得征求意见,说干就干。

  种什么?从未学过农,大学学的专业和农业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可来云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想到曾经吃过的一种水果——蓝莓,附加值高,营养价值高,值得一试。

  基本定位有了,市场调查也少不了。接下来半年里,来云峰就开着车,桐乡及周边到处跑,打听种植情况。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大面积种蓝莓的农户不多,而且在本地种蓝莓,气候适宜,但是土壤条件不适合。

  然而,来云峰并未放弃。去年7月,他掏出口袋里的积蓄,又“厚着脸皮”问父母“借”了钱,投了200多万元老本,成立了桐乡市石门家宝家庭农场,向村里租了100多亩地,预定了苗。

  问题来了,怎么种?好学的来云峰通过市农经局,找到了浙江省农科院,咨询了种植方法,确定了种植方案。

  因为租来的田地原先是种水稻的,板结得厉害,光是改良土地,调和有机质,平衡酸碱性,就耗费了半年。

  同年12月,苗要入土了。雇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民,来云峰跟着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他坦言,这个过程蛮有“火药味”的,老农有老农的一套,而他有新的一套,他要说服老农按照新方法种植。

  就这样,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饱受了寒风凛冽,日晒雨淋,如今的来云峰正期盼来年的第一次收获。另外,令他欣慰的是,见他做得有模有样,父母也默认了。

  事实上,种蓝莓仅是来云峰的第一步,在他心里,还有一张关于农业产业链的远大蓝图。他说,农村不仅有他的家,还有他的事业。他笃定,未来的人生轨迹会在泥土地里延伸……

  留学归来,与事业单位失之交臂如今的他,在农业领域“开疆辟土”

  大学生从农,总会比老农民有想法。

  这两天,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缪悦啸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在香港开设营销中心忙碌着。“目前我们产品外销最大的市场就是香港,通过香港这个‘中转点’,产品再销售到美国等地,香港营销中心办起来了,可以更有规模地拓展海外市场。”说起这事,缪悦啸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缘缘”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杭白菊及食用花卉种植、加工、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说起来,这还是从父亲缪文建手里就起家的“杭白菊”事业。

  在香港开设营销中心,这对于“缘缘”而言,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于缪悦啸自身,更是一个新的突破。

  2012年,27岁的毛头小伙缪悦啸从乌克兰留学归来,开始在父辈创下的“缘缘”合作社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踏上了“电商”新台阶,打开了“缘缘”出口业务。

  或许在外人眼里,这是一种信手拈来的“家族产业”。但是在缪悦啸心里,却显得十分沉重。

  在乌克兰留学期间,攻读的是企业经济专业,再加上乌克兰农业发达,大面积的黑土,早已让缪悦啸对“土地”这个名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初选这个专业,其实是为了以后可以走从商这条道路。”回忆起自己一步步跨上农业这条道路,缪悦啸心里五味杂陈。

  在采访中,缪悦啸透露,2012年下半年,他曾经参加过一次杭州的事业单位招考,笔试面试都通过,没想到在手续方面卡了壳。“相关手续办下来要3个月,对方单位也不可能等我,就这样与事业单位‘失之交臂’。”缪悦啸说,当初考事业单位,是为了能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多磨砺磨砺,这对于今后的从商或许是一种难得的经验积累。

  而当时,父亲缪文建正在大张旗鼓地为“缘缘”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出口这块让外人做,总觉得不放心。”父亲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缪悦啸心里总感觉要做些什么。

  思索了半个多月,缪悦啸主动向父亲提出,想在出口方面尝试一番。没多久,就签下一笔金额50万元的杭白菊香港订单。这对于缪悦啸而言,其中的意义远远大于50万元。这是一种信心,一种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的信心。

  “那时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出口都需要依托外贸公司,如果‘缘缘’可以独立完成,对未来拓展海外市场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缪悦啸的想法与父亲不谋而合。

  为此,缪悦啸开始为了这一张自营出口证书忙碌起来。了解政策、递交申请、准备材料……去年6月,“缘缘”在桐乡市商务局的帮助下,顺利取得了自营出口权。

  之后,“缘缘”的出口之路越走越宽。去年香港国际茶展后,“缘缘”的企业邮箱内,突然收到了来自英国、法国客商的联络函,还迎来了英国等地的客商来基地实地考察。

  这几年,缪悦啸收获颇多。对外,他在香港国际茶展“中国茗茶交流茶聚”上,代表桐乡菊商做了精彩的即兴演讲;对内,他在“缘缘”的技术改革中建言献策,带领“缘缘”走向标准化、国际化,更将其在国外学到的经济理论化为助推“缘缘”发展的动力。

  29岁,距离而立之年一步之遥,如今的缪悦啸已在农业这片新的领域“风生水起”。

  现状:

  大学生从农依然不多

  谈及为何会选择成为“大学生农民”时,缪悦啸稍显严肃。“其实我并没有过多地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是父辈的一种耳濡目染,又或许是对土地本身的一种情怀。”缪悦啸认为,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无论是精细化农业还是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都是将农业这条产业链不断向外延伸和拓展、将农业进行到底的表现。

  类似缪悦啸群体的出现,无不代表了近年来大学生的观念正在不断转变,大学生农民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据桐乡市农经局经管科相关数据统计,近3年来,我市共有13人享受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连续补助3年。其中,2012年,我市共有3人获补贴,2013年,共有6人获补贴,2014年,共有4人获补贴。

  从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农民的数量依然十分有限。面对这样的现状,市农经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农民首先面临的是观念的转变。其一是长辈的观念,其二是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进城读书是许多农村娃的梦想,上大学是许多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捷径。”该负责人说,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好不容易跨出了农村,为何还要回来从农,对于城市的孩子更是对“农”这个字表现得十分陌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农作物都不认识,种种因素导致了学农专业的群体不多。这也意味着,在从农的源头上就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另一方面,资金的投入也是大学生农民较少的根本原因。该负责人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租50亩地,每亩的租金在1100元左右,仅租金就要5万元,再加上大棚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以50亩规模的土地,投入的资金将近60万元。而60万元,这对于一个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显得太沉重了。“只有家庭本身的农业基础较为完善,或许会存在子承父业的现状。”

  再加上传统农业亩均效益低,产出时间较长,风险系数大,让多数想要从农的大学生望而却步。对此,作为早前的“大学生农民”,谢跃平颇有感触。

  谢跃平,从小生长在崇福农村,靠着不懈努力,考上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杭州一家IT公司,从事企业管理软件设计工作,薪资丰厚。谁也没料想,2010年,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回到了父亲开办的桐乡市崇高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4年间,谢跃平的千亩良田经历过干旱,遇到过洪水,面临过台风……他说:“作物自‘投产’到‘产出’需要时间周期,并且还靠天吃饭。因此,一年一个样,今年还是丰收,明年就保不定了。此外,农业的亩均效益更不像工业一样,可以达到成倍翻番。”

  正因此,活络的谢跃平除了种粮,还走上了电商之路,注册了大米商标,以此拓宽农业渠道,打响品牌。

  思考:

  现代职业农民在哪里

  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勇气从写字楼回到农村。但是,大学生都去了城里,老一辈农民退下,今后,谁到地里干农活?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感情由谁来延续?农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是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但若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作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不足,那么技术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

  那么,解决“谁来种地”,已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农业发展至今,步入现代农业时代,这就需要农业从业者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大学生是最恰当的人选。市农经局经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本身就有“底子”,有新鲜的想法,无论是学起来,还是做起来,和普通农民相比,会游刃有余得多。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术业有专攻,并非都是“科班出身”。让大学生能更快上手,市农经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农经知识等,开设培训班,提高大学生的农业职业质素。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说,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职业农民则充分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利益最大化是让大学生从事现代职业农民的关键。

  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市农经局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对在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招聘的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高职)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原则上是本省户籍的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期限,并从事农业第一线工作的,给予每人每年两万元奖励,连续奖励3年;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基本条件同上),且生产经营(含种植业、水产)面积50亩以上或设施农业10亩以上或养殖湖羊100头、蛋禽存栏2000羽(肉禽5000羽)以上,给予每人每年两万元的奖励,自主创业并创建家庭农场的每人每年3万元奖励,连续奖励3年。

  除了个人奖励,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主导产业示范基地(种养业基地、生态循环农业基地等)内开展基地建设,经立项,按其基础性设施和生产性设施设备实际投资额的20%至30%限额100万元给予奖励。(鲜食蔬菜基地项目扶持比例提高到35%至40%限额100万元给予奖励。)对于享受省级以上财政立项的项目,如省级以上(含)补助比例低于市补标准的,市财政配套补足。该负责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补助,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大展拳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