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当年农村教师的头痛事

2014年12月22日 00:0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汤士根

  转眼间,笔者从事农村教育已有三十五年。追忆杏坛往事,不禁感慨万分,其中难以忘怀的便有早年“招流生”的经历。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优先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尊师重教的和煦春风吹遍城镇乡村。然而,一些农家孩子不愿上学或中途辍学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其中女孩子尤甚。

  记得那时开学前后一段时间,农村教师工作的重头戏便是白天黑夜地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地到处家访。暑假末,教师往往提前一个多星期就要返校报到,工作内容除了精心备课和政治学习,就是分头家访。这第一波家访有两个目的,一是把打印好的《开学通知书》逐一送到学生家里,要是学生家不巧无人,便慎重地拜托邻居或村人,再三嘱咐,务必交到学生家长手中;二是对有“流生”苗头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洗脑”,确保在编学生按时到校注册。

  开学当天,班主任最关心的就是本班学生的报到率。运气好一点的班级少一两个,部分班级可能会少十多个。如果看到座位上稀稀拉拉,那班主任的心就骤然紧绷起来了。开学第一天不来的,十有八九就“有问题”了。当天上午或中午,学校会召开已成惯例的“开学情况分析会”。下午,则以班级或自然村为单位,确定一名小组负责人,立即进行“有的放矢”的第二波家访。此后的一个星期甚至半个多月内,“招流生”成了农村教师的头等大事。

  为防止学生流失,开学之初,校长会每天早晨亲自到各班检查报校情况,了解学生缺席的原因,督促班主任千方百计动员没到校的学生及时返校。校领导身先士卒,针对问题突出的班级或自然村,带领“精兵强将”,集中力量“攻坚”。因为,“流生”有个特点:一群“流生”中,或者一个村子里,要是其中一个返校了,其余的往往不请自来。教师们做动员工作时,也会把此当作突破口:“你看,某某学生昨天去了,你也应该快点去学校了。”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组织与某个“流生”关系密切或是有亲戚关系的学生,进行同龄人之间的“帮教”引导。

  傍晚时间,一般学生和家长都在家里,三对六面,做工作易见效。一些学生则耍小滑头,当面满口答应,事后照样不来,打“拖拉战”或“拉锯战”。所谓拉锯战,就是报到后,上学几次,在家几天,如此循环往复,这最让老师们伤透脑筋,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

  一般,开学过了个把星期,上一级的领导会专程下来检查学校开学工作,重点便是招生情况。看看单靠老师们的力量起色不大,上级领导会亲自跟大队或村上负责人协商,以行政命令的口气敦促家长让子女及时到校。家里若有人在乡村企业上班的,给其单位领导传话,要是子女再不上学,可能会辞退其工作;家庭困难的,适当减免些学杂费,既体现了政府对困难学生的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方的招生压力。

  某家去得多了,学生会掐准了时间溜走,使老师们上门见不到人。有的甚至与家长合伙骗老师,玩“躲猫猫”或“空城计”的游戏。更使人尴尬的是,少数家长一见老师脸色即变,露出不欢迎的态度,不要说给口水喝、递支烟抽,就是站了半天也会不给让座的。老师磨破嘴皮,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不是礼节性的勉强应对,就是示意要干活了,下“逐客令”,教人进退两难,尴尬无比。

  除了开学前后,中途以及学期结束阶段,“招流生”始终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桩心事。那时,大部分教师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或者干脆步行,遇到烈日寒冬、刮风下雨,教师们行走在或烈日炎炎,或泥泞不堪,或冰天雪地的乡间小路,其间还要遭受冷嘲热讽,不被理解,简直是苦不堪言。

  在笔者看来,当年造成“流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确实不愿读书、家庭经济困难之外,与外部因素也息息相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企业规模迅猛发展,“早点赚钱”、追求物质利益的想法普遍存在,加上中高考上线的比例远不如现在,所以,一旦小学毕业,一部分学生自然把目光投向社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

  时下,以法律形式确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农村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保证读完九年。尽管也有极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辍学在家,但“招流生”已不再是农村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们可以集中精力教书育人。这一巨大转变,凸显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伟大进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农村教师 开学 教师 老师 班主任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