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史志记载的龙卷风

2014年12月22日 00:0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颜剑明

  《前朱里纪略》

  《前朱里纪略》是桐乡甚至是嘉兴市唯一一部古代村志。前朱里的区域范围与现在乌镇民合村基本吻合,所以,《前朱里纪略》可以说是民合村的村志。此书写于清康熙五十六年,作者是荷花池(今池仍在)人盛爌,秀才出身。此书未付梓,仅为抄本,原件现藏台湾,复旦大学图书馆有其影印本。

  《纪略》有近3万字,分沿革、水道、风俗等17节。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与古代县志、镇志一样,《纪略》也有“灾异”一节,记载的尽是稀奇古怪的事情和异象。其中,有《龙过》一则:

  康熙丙戌年(注:1706年)六月初三日,值大风雨,有龙自西南而来,至乌镇独脚桥渐渐近地,带一石轴,至颜家村而落,自南堑泾、康泾浜一路,从予里南村凫卵浜而东,其曳尾之处,摧屋如伞,桌凳蚕具飞空如雨,桑地卷土半尺,水田苗叶如斩,或尾一掉,即成大潭。其身紫青赤色,麟介闪烁,约三四尺阔,乃千人所共见者,至秀水(注:今秀洲区)界渐渐缩起,入东北而落。

  从《纪略》描述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场威力强大的龙卷风无疑。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小、时间短但非常猛烈的旋风,与现在常见的美洲飓风相似,直径约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中心气压很低。风速通常可达每秒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常出现在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下。云形呈漏斗状下垂。如达地面,破坏力极大,人、畜、器物常被卷至空中带往他处;经过水面时,常吸水上升如注。但盛爌将其写作“龙过”,原因是古人认为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并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从描述看,这是盛爌亲眼所见。文中记载的地名,如颜家村、南堑泾、康泾浜、南村凫卵浜等,现均在。

  关于这场龙卷风,清光绪《桐乡县志》也有记载:

  康熙四十四年(注:1705年)六月初三,雷雨,昼晦,飓风大作,摄去人舟无数,城中文峰塔顶亦被摄去,桐乡颜家村坏民舍四十余家,压死八人。

  两则短文,可以对照来看,《纪略》多用描述之语,《县志》则仅仅记载而已。两文记载的时间有区别,正好相差一年,必有一正一误,不过可以肯定,它们记载的是同一次风灾,因为月、日相同,俱为六月初三;风向相同,《纪略》说“有龙自西南而来”,《县志》说“城中文峰塔顶亦被摄去”,“城中文峰塔”指桐乡县城东南文峰禅院内的文峰塔,县城在民合村的西南方,与《纪略》所记吻合;某些地名相同,都提到了“颜家村”;而且,《纪略》说大风“带一石轴”,与《县志》所记的“文峰塔顶”很可能是同一物。

  1976年8月16日,桐乡县虎啸公社(今并入崇福镇)中夫大队发生一起大事件,一场龙卷风毁坏了大队礼堂。当时,礼堂里正在召开田间管理誓师大会,导致100多人受伤,13人死亡。1990年版《桐乡县志》将此列入“大事记”中:

  1976年8月16日,虎啸公社中夫大队礼堂遭龙卷风袭击,屋顶塌落,适值召开社员大会,伤100余人。

  今年7月,虎啸中心小学原校长、中夫村鹞子墩人姜海江先生著《回望乡村》一书,内有“龙卷风卷倒礼堂”一文。姜校长当年23岁,亲身经历此事,并参加抢险,勇救伤员。38年后,他对当时场景仍记忆犹新,描述颇详:

  1976年8月16日下午二时许……西北方向有一大片乌云快速向东南推进,一刹那,乌天黑地,狂风袭卷,电闪雷鸣……轰隆隆一声巨响,大礼堂中间主体部分的六间人字架屋面全部坍塌,压住了已经到场的男女老少。此时,我正赶到场地,只看乱糟糟一片,哭喊声、呼救声和风雨声搅混在一起,有的蓬头垢面,有的满脸血糊,从瓦片乱木中钻出来,有的昏死过去,有的剧烈挣扎,社员员赤手空拳从废墟中救人……我与张雪荣抬着农业队长范伯兴来到路口(320国道),强行拦下一辆去临平的公共汽车……

  县志是官修的正史,力求简洁,且多有顾虑,故有语焉不详的缺憾。文人的笔记、野史,有些是亲身经历,有些是道听途说,不过描述都颇为详尽。它们都有“存史”的功能,如果结合起来看,便可知事件全貌。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记载 龙卷风 纪略 县志 文峰塔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