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乌镇,戏剧节狂欢今又是

2014年11月05日 13:5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文 严僮伦 摄 李剑铭

  去年,乌镇的首届国际戏剧节给我的印象太好,今年就赶个早吧。

  10月30日,我就去了乌镇西栅,为的是不想错过第二届戏剧节的开幕式,不想错过戏剧节头一天的嘉年华。

  一清,一白,两条女蛇,毕竟修炼了500年和1000年呐。第二届戏剧节的乌镇天色,似乎一切都在那两条蛇精的掌控之中,由她们亲自调度。白天的乌镇,太阳不见,雨丝不飘,便于游人到处走走看看,适合嘉年华街头剧露天开演。待到天黑,开幕仪式拉开,主持人张泉灵以及戏剧节发起人赖声川、黄磊登场的时候,蒙蒙细雨来了;田沁鑫为这次乌镇戏剧节量身定做的开幕大戏《青蛇》开演,雨,愈下愈大。

  田沁鑫的乌镇版话剧《青蛇》,与观众头脑里存放已久的《白蛇传》,差异和得失几许?

  最令人震撼和满意的是舞台场景的设计与布置。原先的乌镇水剧场,戏台与观众席之间,有一大片水域。这次为《青蛇》的演出,做了很大的改变。舞台和观众席,后端不动,前段都往前移出了一大截,使得舞台的空间之大,不要说是室内剧场的舞台,即使是一般的露天戏台,也没法比;舞台的中间,有一块几百平方米“蓄水台池”,水深10厘米,这与舞台背后和两侧的明清建筑,与剧场旁边的断桥和不远处的白莲塔,构成了蛇精出洞、来到人间演绎生死之爱的真切场景。剧情进入高潮时,雨越下越大,天空中,地面上(舞台水池),活脱脱的“水漫金山”。场景创意和设计,是该剧最大的成功之处,使得原本一个很清淡的戏,变得场面宏大、气势壮阔,极具观赏性。

  乌镇水剧场版的《青蛇》,颠覆了长期流传的民间故事的本相,淡化了善恶斗争的戏份,削弱了“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力量;戏中还出现了些许无厘头台词……即使是站在一个比较开放立场看,这样的剧本改编,难说有多大的成功。

  与前一届戏剧节相似,我个人感觉狂欢的成分最浓烈的倒是稀奇八怪的街头艺术表演。

  两个外国女郎,拿着一根小胳膊粗的长长的白色绳子,在街道上缓缓行走,微笑着用手势不断地邀请游客加入,也是手握绳子,和她们两个一起缓缓行走。被邀加入者和周围的游人,谁也搞不懂这是个什么把戏。不懂就好奇,好奇就吸引更多的看客。拐弯,来到街道背后的一棵大树底下,一女郎猴子般飞快地爬上大树的上端,将绳子的一头挂上——原来,是一场以绳子为道具的空中杂技表演。难度很大,演技颇高,引得一阵阵惊叹和喝彩。

  昭明书院东侧,是来自陕西师大的“清凉戏剧工作室”,师生合作演出的话剧《失眠者俱乐部》。年龄、职业、失眠程度、求医经历,各不相同,心态更是不一,但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失眠。从剧情到表演,都采用在有些人看来已经“过时”,却依然颇具生命力的写实风格。尤其是那位才大三的女生,饰演患有多种疾病的70岁的老女士,扮相到位,表演十分细致和精彩。

  最具创意的狂欢节目,要数傍晚6点半开始的街头巡游。参加嘉年华表演的数百位中外演员,排队从景区码头出发,沿街道一边行走一边表演,直至水剧场与开幕式汇合。一开始我看不懂几个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法国乐手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反正是从来不曾见识过的。一问,才知是洗澡的莲蓬头,是他们自己动手改制的。还有一位外国音乐人,沿街道北侧的街面,横着走,两只手在店面的门窗上像模像样地弹奏。一群人用手在气球上使劲摩擦,乐曲响起;用街道的空气做道具,一部又一部默剧出演……

  狂欢之余,遗憾有一。有的街头剧,悬挂实验剧、探索剧的皮毛,却没有好好编创,找不到半点儿实验、探索的影子,有失戏剧节应有的水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