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民房包围中的“尚书府”

       相传梧桐街道夏家浜有一座明代夏氏尚书府第,曾经风光一时。400多年过去了,尚书府第仍在,却已破败不堪。近日,文保爱好者祝国元打来电话称:“近日来,来这里偷盗文物的人很多,亟须有关部门保护。” 

       古建筑群被民房包围分割

 
  5月7日,在祝国元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夏家浜,一探这片“藏在深闺”的古建筑群。曾经的尚书府第如今已被层层搭建的民房包围,只能从依旧挺拔的雕花檐角、精致美观的木雕石刻中追寻当年的壮观。

 
  祝国元指着一块残破的木雕对记者说:“前不久我来这里,发现部分木雕刻已被割毁,割痕很新,怀疑是最近被破坏的。”


  这里俗称夏氏府第,这片古建筑群面积约2000平方米,如今被近30户居民租住,已被分割得七零八碎,道路宛若迷宫,记者只能东窥西探,寻找那些残留的古韵。


  记者从一位住户家中的后窗往外看,一座雄伟的砖雕门楼保存完好,上面有“蝠”、“鹿”、“荷”等象征吉祥的雕刻。该住户说:“门楼边上原来是个小花园,后来租户在这里养了40多只鸡,臭气熏天,现在租户搬走了,才敢开窗。”


  穿过一条昏暗的过道,记者深入建筑群腹地,过道上堆满了各色垃圾,但从古朴的房梁立柱、屋檐的花砖、墙沿的石刻都能看出历史的遗迹。祝国元说:“这里的租客条件都不太好,几十年来,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对古建筑破坏严重。”


  记者看到,依靠夏府的围墙建起一排平房,已将夏府正南面全部遮挡,据夏家浜9号一名50多岁的住户介绍,她一直住在这里,小时候,这里是夏府的正门,门前还有两只石狮子。

 
  看着曾经的“尚书府第”现在如此破败,祝国元痛心疾首,对记者说:“如果再不好好保护,我们的子孙只能从照片上一睹它残留的风采了。” 

       极具历史价值却非文保单位


  据市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记者走访的夏家浜9号至20号,都是传说中的明代夏氏尚书府第,虽然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厅堂还完整地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但这一建筑群代表了当年的建筑规模,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文保部门认为,民间流传这里曾是尚书府第,也不无依据。据市博物馆馆长张新根介绍,虽然地方史料上没有查到对夏尚书的记载,但从建筑规模和建筑等级来看,符合传说中主人的官职身份,尤其从石雕上的四爪蟒来看,屋主身份尊贵,因为古代有 “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龙纹为皇帝的御用之物,四爪蟒,仅比龙少一爪,必须皇帝钦赐才能把它绣上官服或者雕刻,否则是违例的。


  张新根说,夏氏府第现有砖雕门楼三座,平厅一座,古建筑房屋50间,是梧桐街道现存最完整的一片古建筑群,其中木雕、砖雕、石雕都很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府第的规模等级,虽然现在还不是文保单位,但极具文物价值。


  张新根说:“无论是否公布为文保单位,但它的文物价值无可否认。”


  既然有价值,为何不加以保护呢?


  说起这事,张新根深有感触。据介绍,民国年间,这片建筑群分别被蒋氏和陈氏两家人购得,之后历经时代沿革,如今,这里的房屋产权复杂,既有国有的也有私有的,那间保存完好的正厅为蒋氏后人所有。如今这一片建筑群中有三分之一为空房,有的被原住户转租给外地打工者,所以房屋修缮、卫生和安全都很成问题。半个月前,市博物馆组织人员对这里进行过一次整体清扫,总共扫出了几十车垃圾。

       夏氏府第保护指日可待


  张新根说,要想彻底地对其进行保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原居民迁出,进行整体修缮,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2003年,市博物馆曾提议将夏氏府第列入文保单位,但由于当时各部门对夏家浜一带是开发还是保护存在较大争议,此提议被搁置。


  2010年,市博物馆再次提出相同提议,但由于其中涉及城市规划、住户安置等多项问题,牵扯资金巨大,此提议仍然没有太大进展。


  不久前,鉴于夏氏府第的文物价值和濒危现状,市博物馆再次提议对夏氏府第进行保护,这一次,事件出现了转机。据张新根介绍,此次提议得到了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市博物馆正在开展详细调查工作,准备商拟出一份保护建议,争取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顺利开展保护工作。张新根说,如果夏氏府第得以修缮保护,既可作为景点,也可作为画院、民俗博物馆、艺术交流场所使用。届时,这片古建筑不仅可以展示桐乡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以挖掘出更大的文化利用价值。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鲍嘉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古镇太极风
    古镇太极风
    新居民爱篮球
    新居民爱篮球
    国学进校园
    国学进校园
    当“鹅司令”有赚头
    当“鹅司令”有赚头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