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张书金:我的“钳”途在桐乡

2014年12月12日 08:0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张卓君

  工作中的张书金。

   2009年,因着朋友的推荐,张书金坐了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只身来到桐乡“闯荡”。

   在短短6年时间内,张书金凭借着过人的技术和特长,在所在企业的技术工种中占据了“头把交椅”。

   不久前,一个以张书金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成立了。放眼桐乡,能在企业中开设个人工作室实属难得。这项殊荣足以让任何一个技术工人为之自豪。但张书金却并不满足,他说,他的“钳”途还在继续……

  钳工出身,来桐闯荡

   20年前,不少技校毕业生还包分配,能学成一门技术活很是吃香。和不少抱着靠技术吃饭念头的年轻人一样,张书金在老家河南周口读了技校,学的是钳工专业。

   1992年,张书金毕业了,被分配去了河南巩义某企业。年轻的张书金有股不服输的闯劲。尽管刚走上工作岗位,他肯专肯学,工作表现十分出色。有一年,还被评选为“十佳外来务工青年”。

   在巩义,张书金一呆就是16年。直到2008年,企业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效益每况愈下。“到桐乡来吧,这里企业有很多。凭你一身本事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一位熟识的工程师热情地向张书金推荐了桐乡。

   彼时,桐乡对于张书金来说,只是地图上一个未知的小点。该不该离开家乡到桐乡来打工呢?张书金思索了良久,终于下了决心,踏出了进入桐乡的第一步。

  起早贪黑,加班加点

  2009年,张书金只身来桐,成功应聘到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钴业”),成为一名一线的维修班长,做起了设备维修安装工作。

   换了新的工作环境等于从头做起,又逢华友钴业进行技改的关键期,张书金干的活都是和机器打交道,忙得脚不点地。加班加点是少不了的。工友们发现,维修科的灯光常常要到凌晨一两点才暗下去。

   一旦哪个车间的设备出了故障,张书金和同事们好比企业里的急救医生,必须要立刻赶赴现场,为机器做诊断、做治疗。有时,人都已经躺在被窝里了,可企业电话一来,他就得赶回来,进行设备抢修。“刚开始工作那段时间里,大半夜跑回车间是常事。”张书金笑笑说。

   除了抢修,张书金还要做好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同事和领导看在眼里。进企业的第二年,张书金就被提拔为维修主管。接着,他还获得了高级技师的职称,这可是行业内的最高等级。

  培训开课,以师带徒

   在22年的一线工作中,张书金通过一次次“实战”,积攒了不少有用的经验。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授给更多同事,达到传帮带的目的?张书金隐隐产生了开工作室的念头。

   去年下半年,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张书金钳工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正式挂牌“开张”了。对于大多数技术工人来说,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自身才能和价值被肯定的最好证明。

   好比医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医馆,张书金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他利用专业书籍和网络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利用“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这个平台,组织培训出优秀的操作技术能手。短短时间内,张书金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技术好手。

   “经验是手上活,理论是脑中活。”这句话,张书金常常挂在嘴边。今年上半年,张书金在自学考试中取得了大专文凭。他深知,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自己缺的不是经验,而是专业知识和理论。

   对于张书金来说,他的“钳”途从未停滞,永远在路上。

   而他说,他的“钳”途在桐乡。“桐乡是个好地方,我想一直待下去的。”张书金透露,他计划这两年间就把妻子孩子接来,一家三口常住桐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