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方言大赛个人组预赛开场 22位新居民上台首“秀”

2014年12月12日 08:0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许惠良/文 胡宇翔/摄

  讲桐乡闲话,诉桐乡情缘。昨天下午,由市新民局、文化局、史志办、新居民和谐促进会联合主办,本报承办的桐乡市新居民“吾来讲讲桐乡话”方言大赛(个人组预赛)在市新民局开赛,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22位新居民现场“秀”起了桐乡方言。

  不少选手说桐乡话很“结棍”

  “活倷四川拧”、“伤风得”……下午1点30分,离开场还有半小时,台下的新居民便各自玩得很嗨。记者走近“偷”听,发现有几位桐乡方言讲得还真心标准。

   老家在江苏泰州的张冬兵运气挺好,抽签抽到了1号,或许是因为紧张,到了台上“音量”有点小。见此情景,台下观众倒挺礼貌,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大概是被场面温暖到了,张冬兵用桐乡方言一气呵成简述了这些年在桐乡的生活和经历,“刚来桐乡的时候还是小伙子,现在儿子都是小伙子了。”此言一出,令台下许多新居民唏嘘。原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到桐乡已有多年,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听到如此标准的桐乡方言,场下顿时热闹了起来,观众和选手们大喊“结棍”……

   开朗的四川人余开明到桐乡也有10多年时间。他自信地告诉大家,自从学会标准的桐乡话,连本地人都难辨真伪。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还讲了一件趣事。

   一次去银行办业务,余开明用桐乡方言和边上一位本地老太交流,结果对方愣是没发觉他是新居民,甚至还反问他:“好好的一个小伙子,为什么要办个外地身份证?”

  讲的是方言,说的是桐乡情

   有人用桐乡方言侃侃而谈,也有人一时语塞,嘴里不时会蹦出家乡话或者普通话。面对选手不同的表现,比赛评委和在场观众很默契,选择了静静聆听他们的故事。

   6号选手艾玮老家在江西,1994年1月来到河山镇工作,算算时间已有20年。

   在这20年间,她一面工作、一面接受函授教育,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前些日子,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她被河山镇人民政府评为了“最美河山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新桐乡人。

   “孩子成绩很好,已经上了大学。”艾玮说,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在下一代实现,觉得很欣慰。当听到主持人说“感谢你,新河山人”的话时,艾玮却微笑着说:“不,我就是河山人。”

   16号选手马金华桐乡方言讲得有些“蹩脚”,但他说的一个笑话一下让全场观众深深记住了他。马金华说,刚来那会本地的同事老喊他“母鸡窝”,他一开始不理解,经求教后才得知,他的名字用桐乡话讲,恰好与“母鸡窝”颇为相似。

   马金华腿部有残疾,但他说,桐乡人丝毫没有瞧不起他,与同事们始终相处融洽。

   在用桐乡方言自我介绍的环节中,许多新居民都说起了自己与桐乡这座城市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老乡说,你在骑塘丝厂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走呢?我说,桐乡挺好的,人也好,我就留下来,不走啦。”18号选手胡惠玲说。

  方言专家为活动点“赞”

   方言自我介绍、方言诗歌朗诵、方言答题……一项项比赛有条不紊。经现场评委打分,最终6号选手艾玮、7号选手张玉勤、3号选手张冬兵等10位选手成功入围决赛。

   据了解,选手预赛总分的30%将计入决赛成绩,而决赛期间,他们将通过“方言家乡秀”、“方言才艺秀”等环节一决胜负。“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桐乡还是第一次举办此类桐乡方言比赛。”比赛评委、桐乡方言专家钟瀛洲对活动的开展点了个大大的“赞”。他说,透过桐乡方言大赛,可以让更多的新居民了解桐乡的本土文化,爱上桐乡、扎根桐乡。

   当天,所有参赛选手都获赠了桐乡第一部系统记录和研究桐乡方言的志书《桐乡方言志》。主持人说:“今天把这部书送给各位,给各位留作纪念。我想,哪怕有一天,你离开了桐乡。看到这部书,想起这个活动,想起曾经奋斗过的这座城市,想起这座城市独有的语言,相信会心头一暖吧……”听得众多选手频频点头,会心一笑。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