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北妙智港。
一幢幢洋房错落有致,一排排绿树郁郁葱葱,一河清清流水环绕其中……走进濮院镇新联村,映入眼帘的景色可圈可画。
这次寻找的可游泳河道,就嵌于这番美景之中,它的名字叫北妙智港。位于濮院镇新联村,河道长约2000米。
从过去到现在,它由村民进出的水上要道,到畜禽养殖的排泄场,再到与新村相伴的一道风景。尽管坦悠悠的性子始终未变,但北妙智港功能的巨大改变,却被大伙儿看在眼里,感慨于心。
村民们都说,晓得这里的水能游泳,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如今,村里的河好了,就连村民的日子也跟着这静静流淌的河水一般,越来越好了。
卸下水上要道的担子如今保洁船常来给它“搓澡”
“老冯啊!你今天又在河里盘转来啊?”微风拂面的午后,记者在新联桥边,碰到了被村民叫做“老冯”的河道保洁员。老冯今年67岁,叫冯秋生。他和他的小铁皮船,还有其他十来个保洁员,专门负责新生片区的河道保洁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北妙智港。
老冯虽是隔壁新东村人,但在河港里来来回回的趟数多了,早已和沿岸附近的村民成了老熟人。碰面总会打个招呼,停下来聊两句。
跟着老冯停停走走,只见河里捞上船的垃圾并不多,无非是一些漂浮在河面上的水葫芦、水草之类的。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深入人心,老冯明显感觉到河里杂七杂八的垃圾逐渐少了。“企业乱排乱倒有人管了,村民乱丢垃圾也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环境自然会好起来。”河道里的变化,天天与水打交道的河道保洁员是最有发言权的。
这段时间,河里的鱼多了起来,钓鱼的人也常有。老冯笑着说,这好像回到了老底子。而一说到北妙智港的老底子,新联村村民有着无限的感慨。“这是当时村里最重要的一条进出通道。”在朱新生看来,北妙智港当年是“年轻力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出门除了走路,就是坐船了。而村子外面要运进东西来,也只能靠货船。当时,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新联村,都得从北妙智港走。多少年来,它默默担着“水上要道”的担子,保障着村民出行和物资运送。
现如今,北妙智港早已卸下了水上要道的担子,成了农民新村的一处休闲景致。而角色转变之间,还有着一段臭哄哄、脏兮兮的经历。
猪粪、豆浆水来搅浑水沿岸猪舍小作坊配合拆除
能想象吗?眼前绿树成荫的河岸边,原先散布着不少猪舍和小作坊。“去年经过摸底,全村有1.6万多平方米的违建猪舍,分布在北妙智港沿岸的猪舍就有3000多平方米左右。”新联村党总支部书记朱永良介绍说,虽然一些猪舍建有沼气池,但大部分都没有用起来,猪粪还是以直排为主,导致河道变黑发臭,整治确实等不起。
去年以来,借助“三改一拆”的东风,村里的违建猪舍陆续得到拆除。让村民打消养猪致富经,实际推动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到去年年底,我们村的违建猪舍全部拆除完毕,河道里累积的猪粪垃圾均通过清淤,清除干净了。”朱永良说,现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搭建违建猪舍、随意排放猪粪的危害,大家也都心里明白,加上生猪行情不好,村民都积极配合着尽早卖掉了生猪、拆除了猪舍。“我是村里第二个拆掉猪棚的!”村民朱建明原先在自家的空地上,搭了70多平方米的猪棚,距离河岸仅5公尺。产生的猪粪任意排在地上,淌到河里。而自家的屋子,与猪棚不过10米远,光臭气就熏得朱建明一家不敢开窗。得知要拆猪棚,他主动带头拆。
除了猪棚,北妙智港沿岸还有两家豆制品作坊,作坊里流出的豆浆水也是一大污染源。今年,这两处排污点也一并进行关停、搬离。
河水引入文化公园与集聚洋房相伴成景
在新联桥的东侧,新联村的文化公园特别扎眼。与公园一岸之隔的,便是北妙智港。
公园里有一汪池水,南北两边都通向北妙智港。“这个池塘的水,可是‘活’的。”在池边喂鱼的朱师傅告诉记者,池塘里的水从北妙智港流进来,绕个圈又流回到河里去,所以连同这个池塘里的水质都不错。
这段时间,池塘里刚投过些鱼苗。朱师傅扔下一把碎草,没多会儿工夫,河面上的草料就被鱼群抢食一空。“这些草扔下去是喂鱼的,鱼很快会吃掉,不会有污染。”朱师傅投着碎草,补充道。
除了池塘,这个10亩大的公园里还有凉亭、长廊以及几十种花花草草。岸边,有着密匝匝的足迹,朱师傅说这是来钓鱼的人留下的。
眼下,北妙智港不仅单独成景,还纷纷与周边基础设施甚至农民小区“抱团”。高品味的独栋洋房,整洁开阔的广场,绿树成行的道路,还有环绕的北妙智港等,构成了世纪新联农民小区。俨然是城市里的高配置小区整个儿挪移到了村庄。关键是,这里家家户户都是村里普普通通的村民,而河堤宽阔、微波荡漾的北妙智港恰如其分地装点其中,纯天然不造作。“小区一二期里,农户已经入住,村民对房子普遍感到很满意。”朱永良开心地说。在他看来,科学合理规划的农房集聚不仅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能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而对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朱永良表示,先把村里有集聚意愿和集聚实力的农户集聚起来,然后集中投入人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村民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