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民谣,走在离你越来越近的路上

2014年04月21日 08:2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总有一些纯净的歌声不经意间走进心扉,让人难以忘怀。在这个温婉的日子里,民谣音乐人马山木带着他的吉他来到了桐乡的巴森农场,用心吟唱那些生命中流淌的旋律。

 

  原来被定义为小众音乐的民谣,如今已不在乡村里,不在澎湖湾,它已经飘荡进了各色酒吧里,来到我们的身边。

 

  民谣里寻找稀薄的温暖

 

  巴森农场的门很特别,像一条冬北的大花棉被,质朴、怀旧。

 

  走上楼梯,听到酒吧内弹唱的声音时,已有了断定,巴森农场,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一如酒吧内的装饰,芦苇、篮子、竹匾等乡间器具,当然还有主人的热爱,唱片和琴声。

 

  4月18日,巴森农场不大的空间里挤满了人,原木吧台右侧的木头舞台上多了一个话筒架,一个厢鼓,便成了一个迷你的舞台。

 

  没有绚丽的舞台灯光,没有高大上的音乐设备,也没有人声鼎沸的喧闹场景。

 

  当晚9点,马山木《我不属于你》民谣弹唱会,如期在这里开唱。喜爱民谣的年轻人因音乐聚在一起,在这些不一样的歌声里头相互取暖。

 

  只用了一把简单的吉他,来自浙江台州的民谣人马山木,就演绎出一首首经典民谣和原创歌曲,原生态的嗓音和那种不带任何修饰的吟唱方式,以及朴素而真诚的情感表达,让观众们凝神屏气。

 

  巴森农场是马山木个人巡演的第三站,自弹自唱的时候,话筒前的他经常是双眼紧闭。“音乐在我的世界,就像一个无限的空间,是我生命的延伸。”马山木说,能在“巴森”与桐乡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旋律和文字,是他的幸运。

 

  原木、旧书、老照片、旧油画……那晚的“巴森”,充斥着热情与宁静、记忆与往事,还有苦丁茶的淡淡清香。

 

  用巴森农场的经营者戚大伦的话说,这是迄今为止“巴森”最好的一场民谣弹唱会,你我他都有了各自的收获和愉悦。

 

  80分钟的弹唱,在听众们的意犹未尽间画上句号,早已被酒精和音乐刺激得热血沸腾的人们却流连着忘返着,久久不愿散去。

 

  民谣歌者背后的忧伤

 

  在桐乡,民谣歌者可谓凤毛麟角。即使是这一座无虚席的民谣弹唱盛会,也难掩桐乡民谣人背后的忧伤。

 

  常年理着板寸头,穿着肥大牛仔裤,开着边三轮,这是我们对大伦的第一印象。

 

  并不是每一个夜晚,都可以在“巴森”听到他的吟唱。

 

  唱歌时候的他,很专注,手指在琴弦弹奏,旋律在心底荡漾。

 

  20多年前,民谣的质朴、纯粹,深深触动了坚守在医药公司仓库管理岗位上的大伦。

 

  回忆起当初的一幕幕,他这样形容:“民谣,倾倒一切的真诚和孤寂,不歇斯底里,犹如秋天里清澈湛蓝的天空。”

 

  民谣歌手,或许是对大伦执着音乐的最完美的诠释。“民谣是一种朴实的生活状态,一种独立的思考。”在大伦的生活里,民谣更多扮演着的是一个生活记录者,恬淡的午后,晒着太阳,满眼的菖蒲,怀抱一把木吉他,拨动着柔美的琴弦……

 

  音乐应该总是愤怒而声嘶力竭的。就像大伦所说,民谣更多的是一种像说话般的浅唱低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人体会到心灵被洗涤并重回本真的快乐。

 

  对于民谣的态度,大伦有着自己的看法:或许正是因为民谣少了一种浮躁的时尚,让它以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民谣市场局限,要是不经营酒吧,单靠民谣是没法生存的。”大伦说,民谣是一种小众音乐,为了让“巴森”能够更好地生存,他用了更多的音乐元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音乐,比如摇滚、爵士、布鲁斯、嘻哈。

 

  一把吉他,一只小口琴,简单而自由地去诉说。简单的表达方式让民谣这一种孤独的音乐又增添了一份寂寥。

 

  民谣歌者的坚守与妥协

 

  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办一场真正的民谣音乐节,这对大伦来说,或许是一个做了很久的梦,也是至今无法实现的一场梦。

 

  想法在2009年成熟,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或许很多人还依稀记得,2012年,“长江三角洲民谣音乐会”在崇福镇的语溪公园上演,上海民谣联盟的多位民谣歌手现场弹唱。古朴的嗓音久久在那一方土地的上空萦绕。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但在大伦眼里,这仅仅只是一种妥协。大伦说,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场地和赞助方等等,从刚开始的“音乐节”最后缩小成“音乐会”,从一首首原创民谣,变成老民谣新翻唱。

 

  这一次妥协,不但没有让他受挫,却再一次坚定了大伦坚守民谣的决心。“不定期举办民谣沙龙,在沙龙中形成交流圈。我将它称之为――想象的异邦。”大伦说,在生存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该考虑一下自我价值的时候了,因为人总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巴森农场的存在,更多程度上承载着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就是要让这个小众人群能有更大幅度的延伸。“不能让民谣泯灭,哪怕是挣扎的边缘,我会用我的方式去传承、发展。”大伦的眼神中,有些伤感,但我们还是看到了这背后,是他对音乐的纯粹情感和渴望。

 

  在最近一次和大伦的聊天中,他说距这场民谣弹唱会之后,会策划更多有影响力的民谣音乐人来“巴森”唱出他们各具风格的声音。

 

  民谣在路上

 

  大伦的音乐琴房,简称大伦音坊,也被称之为“巴森”的后花园,坐落在桐乡一中桥堍。菖蒲、老石、吉他、涂鸦、书籍、植物、各种年代久远的瓶瓶罐罐……这里是大伦闹中取静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下午,大伦便会来这里晒太阳、看书、听音乐、练琴,种花、喝茶和聊天。晚上8点左右到巴森农场继续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并追逐着梦想,一直等到最后一个顾客离开,才会打烊回家睡觉。

 

  除此之外,大伦音坊也迎来了不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民谣爱好者。

 

  彭雅昕是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一名大二学生,跟随大伦学习民谣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她说,第一次“认识”大伦是在贴吧上,出于对音乐的喜爱,便找寻到了这充满绿意的大伦音坊。

 

  “第一首学会的歌曲是《蓝花草》,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彭雅昕说,“我随意听之,却陷入其中。这温和呢喃般的歌声,就像说话一样,令人感到舒适。”如今,每周一小时的民谣学习,是彭雅昕最欣喜向往的事。

 

  “这曲子弹得不错。轻盈的吉他和独特感性的吟唱营造出了空旷而清新的氛围。”在彭雅昕的呢喃弹唱间,大伦告诉记者,民谣虽然小众,但仍有不少爱好者寻到大伦音坊,一心跟着他学习民谣,比如他比较钟意的一位女弟子谭娟,这让他看到了桐乡民谣的希望。

 

  “哪怕这个声音依然是那么的微弱,但它毕竟已经发声,而且已经在路上……”大伦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陈亚萍 孙怡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