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为了排涝减灾,21 万修河大军历时20个春秋,在绵延33.4公里的工地上,创造了长山河“神话” 然而,16年过去了,长山河当初清丽的“模样”已无处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浑浊的水,以及水边尴尬的情愫

从治涝到治污,长山河承载了情也经历了痛

2014年03月27日 07:5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春日下的长山河
 

刚开挖好的长山河。

    

    长山河(桐乡段),始建于1978年,成于1998年,前后历经20载,21万人次参与开河。



   从此,杭嘉湖平原出现了一条从腹地到杭州湾的新运河,西来滔滔洪水直排杭州湾出海。
 


   如此浩大的河道工程背后,究竟封存着怎样的历史与回忆?走读桐乡水,且行且探究,我们试图从那时开始,还原一条真实、丰盈的长山河。



   关键还在于,当这些记忆摆在眼前,再对照长山河的当下,未来我们该如何与之相视,就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长山河因何而开东去淘尽千古忧患
 


   鱼米乡,水成网。一条条大小河流,勾勒出桐乡的水系谱。而综观桐乡水系,除了京杭大运河蜿蜒40多公里,南面横亘东西的长山河,可排老二了。老百姓习惯唤她“桐乡的第二条母亲河”。



   长山河因何得此名?论时间,它历时20年,分五期开挖而成;论跨度,它流经洲泉、石门、凤鸣、梧桐和屠甸5个镇(街道),境内全长33.4公里,是桐乡第二长河;论工程量,施工参与累计21万人次,其中95%以上河段为人工开挖。



   工程如此浩大,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要开挖长山河?排涝,仅用这两个字来回答,显然觉得不够。“杭嘉湖平原地势低洼,自古汛期洪水东排黄浦,北排太湖,行洪不畅,灾害频发。一九七四年,水电部批准建设南排出海工程,新辟排水通途。长山河为该工程最长骨干河道……全长六十七公里。”这是记者在长山河出海工程桐乡纪念碑上找到的答案。



   再来听听更为形象的解释。桐乡市水利局监察室主任陈雪元介绍,未开挖长山河之前,桐乡70%的洪水向北排放,通过乌镇市河进入澜溪塘。这意味着北面受堵,东面受阻,排涝压力大。有了长山河,一部分洪水可以向东排入黄浦江。
 


   就这样,桐乡在抗击洪水猛兽时,从独走一条路,变成了两路齐开,防洪抗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排涝减灾,航行畅通兴经济是长山河带来的又一利好。江南水乡,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其运输量在总运输量中占据相当份额。“长山河通航后,突破了原本河港狭、浅的瓶颈,拓展了航行空间。”陈雪元说。“长山河东去淘尽千古忧患,苕溪水安澜荡漾万家欢乐。”这幅镌刻在长山河终端——洲泉镇纪念亭上的对联,历经风雨洗涤,依旧苍劲有力。
 


   或许这22个字,是对“桐乡第二条母亲河”最好的解读。



  攻艰中独创“桐乡模式”  苏、浙、沪都跟着学



   今日长山河,河面宽阔杨柳垂岸,河水奔流东去,船只穿梭往来。“今日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真正了解的人可能并不多。”时任桐乡市副市长、桐乡市南排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徐八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早年技术相对落后,几乎所有的工程施工流程,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而要人工开挖一条大河,实际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虽然长山河第一期开挖时间是在1978年,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一年铲出第一捧土前,桐乡为这条河的开挖,足足做了3年的准备工作。
 

   “它涉及到水文地质、工程规模、土地损失、河道线路、排涝效益等一系列问题。”现已退休的宣基智,退休前曾任桐乡水利局局长。在南排长山河工程中,他担任工程组组长,亲历了前后五期工程开挖建设的全过程,也包括前期的筹备。



   一条河的流经线路,需要反复出3倍的计划方案。“1974年开始测绘地图,一直持续了一年时间。”宣基智回忆说,方案最终只需要一个,但是前期的工作量是翻倍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这样的道理,在长山河开挖面前是完全行不通的。“一开始的设想,是从屠甸拉直线到运河,但是测量后发现,土地损失多,但原有河道却没有充分利用。”宣基智坦言,方案被一次推翻,二次再来,二次推翻,三次再来。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优化和修改中,“划弧形”的线路方案最终被确定下来。



   随后碰到的困难,是筑河道护岸。据了解,由于南排工程河道又长又宽又深,排涝时水势湍急,且船行昼夜不停,对河岸侵蚀严重,甚至会酿成塌损、滑坡,阻碍行洪排涝,还危及船只航行安全。



   怎样筑护岸才牢靠?问题摆在工程组面前。“传统的河道护坡,一般是斜坡,在护岸底部挖条沟,但是塌方概率高。”宣基智告诉记者,当时只能靠做试验,一遍遍尝试更好的护岸结构。
 


   探索,从1977年开始。从“沉井”基座到“灌注桩”基础,再到升级版的“灌注桩”,直到1979年,“肋形”底座护坡成功,并摘得了科技成果奖,成为整个南排工程中的一项巨大成果。
 


   它的优势在于,经济、合理、可靠。“在南排工程中,造价较普通护坡降低了三分之一,可以节省上千万元费用。”宣基智说。



   之后,“肋形”底座护坡在河道护坡构筑中被广泛应用。甚至,苏、浙、沪水利工程筑护岸,也来跟桐乡学。“桐乡做护坡是出了名的,是‘肋形’底座护坡的发源地。”专业人士评价称,当时苏、浙、沪水利工程面广量大,规模空前,这一科技成果被推广到整个江南水网地区,国家投资节省了上亿元。



  21万人次历经20个春秋治水治出“长山河精神”



   长山河全长67公里,桐乡段全长33.378公里,占长山河全长的一半。为了开成这条河,桐乡人民众志成城,累计21万余人次参与施工,经历了20个春夏秋冬。“施工期间,干部带头在前,老百姓非常支持,人心齐,干劲足。”对长山河,徐八斤印象最深的是桐乡全体干部和群众对于治水的决心和热情,人们把这种情愫叫做“长山河精神”。



   20年前,石门镇安全村的屠文妹家,和周边河两岸的很多人家一样,腾出家里大部分地方,给挖河的工人借宿。“很多事情记不得了,但是这件事情还记得清楚。”如今56岁的屠文妹怀里抱着孙子,身边依着孙女,脸上写满了幸福。这件留存在她记忆中的事,每每想起总觉得是值得的。



   听屠文妹讲,当时是冬天,住宿在她家里的有20多个工人。奇怪的是,当别人都出工的时候,有个叫杨建文的外地工人,总是躺在铺上,饭也不吃,还呕吐。杨建文还有个弟弟,因为要出工,也没空照顾他。想起自己有个亲戚在桐乡二院当医生,屠文妹就向厂里请了假,骑了40多分钟自行车,送杨建文到二院看病。



   终于,人慢慢好了起来,能出工干活了。
 


   出门在外、没有依靠的兄弟俩很是感动。“我们一定要为长山河开挖工程出力。”兄弟俩的这句话,屠文妹一直没忘。
 


   徐八斤清晰记得,从1984年开始,参与施工的全部是桐乡的干部和群众。大家带着米、抱着打地铺用的稻草,从四面八方赶来,就近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家里。



   当时正是农民家里晒菊花、蒸菊花的时候,往常家里都要给拾掇菊花腾出地方来,但当时农民们都毫无怨言地把地方腾给了施工的人住。



   而长山河带来的希望,依河而居的人们都看在眼里。今年71岁的周炳发原是石门镇郜墩村的支部委员,他站在自家门口,就能望见长山河。当时他所在的生产小组,十几亩地就在河口。“1999年洪水,幸好我们离长山河近,田地和房屋都没有受淹。”周炳发说,河大了,洪水退得自然就快。如果没有长山河,后果不堪设想。
 


   让周炳发欣喜的还有,长山河的开通,带旺了村里的经济。“村里设想开窑烧砖头,但是之前的小河根本没法运材料进来,就算出砖了,也没法运出去。”周炳发说,长山河开通后,他们就成立了先马砖瓦厂,哪怕是百吨的货船,都开得进来了。河面上船来船往,很是热闹。



   红旗迎风飘



   民工干劲高



   勿唱过去唱今朝
 


   唱一唱
 


   架起南排友谊桥
 


   ……



   关于长山河的记忆片断,少不了这样的说唱。时任河山镇宣传委员的杨连松,创作了10多件关于长山河的作品。细数下来,有金铃塔说唱、杨柳情调、快板、越剧等各种形式。“我们组织文艺爱好者,在广播里唱,到施工现场演,工人们看了都叫好。”能将“长山河精神”唱出来、演出来,工人们都喜欢听,很吸引人,这让杨连松觉得很自豪。



   它消散着工人的疲倦,也积淀着长山河的底蕴。
 


   仿佛,这长山河畔欢快、激昂的演出,就在昨日。



     河里生态链已遭破坏 长山河经历诸多痛楚



   一个雨天的午后,记者乘着屠甸海事所的巡逻船,驶入长山河。且行且看,心情亦如水势,有急有缓、有喜有忧。



   部分保存完好的老居,依然依偎在河岸边,不时走出头发花白的老人,关上木门,撑起雨伞,沿河边小路行走。就这样,将长山河定格在古韵里。
 


   然而,再看看长山河水,水清流畅的清丽“模样”已无处可寻,被污水掩盖之下只能看见浑浊的水体,以及靠近河岸和周边小桥下,那一片片漂浮物。“这里的水,跟从前那是没法比了,变脏了。”海事所工作人员一边驾驶着巡逻船,一边感叹道。在巡逻中发现一些排污口偷排污水废水,工作人员会将情况提交上级。



   对于长山河水环境的变化,以水为生、靠水产吃饭的屠甸水产大队的姚师傅,感触更深。
 


   “现在的水,脏得不得了,哪里还能捕到鱼!”姚师傅的话里,更多的是无奈。姚师傅告诉记者,他在长山河里捕鱼捉虾摸螺蛳的时间,差不多跟这条河的年纪一般大。但是现在,他已不得不转战到别的村级河道里去了。
 


   “现在偶尔跑趟长山河,河里就剩下些小鱼了,螺蛳也远不如以前多了,这样的情况已经好几年了。我们没办法,只能到别的地方去。”姚师傅说,曾经屠甸段的长山河,以鲫鱼、鲤鱼、河蟹居多,螺蛳更是一天就能捞上好几百斤,现在这里的螺蛳一天连一百斤都摸不到了。



   桐乡市治水办的水质数据,印证了姚师傅的说法。长山河(桐乡段)目前共设置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有4个。根据去年1月到11月份对这4个断面水进行的水质采样分析及监测情况来看,长山河(桐乡段)的水质结果为:高锰酸盐指数为四类,氨氮为五类,总磷为劣五类,水质综合评价为劣五类。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算算环境成本,这是一笔沉重的债。如今,这笔债,都沉积在这条受污染的河流里。
 


   然而,长山河即使再长再宽,又能载得下多少污染?
 


   在长山河的终端洲泉镇,记者遇到了一位骑三轮车到河边洗衣服的老奶奶。她叫胡金凤,今年73岁。尽管不断有蛋壳、水草、泡沫盒试图涌上河埠头,不免让人皱眉,但是胡金凤依然在这样的水里洗着棉大衣。“已经习惯到大河里来洗衣服了,特别是厚衣服,这习惯改不了了。”胡金凤并不是不知道这河水脏,但是她在河岸边住了快50年,早已把长山河当成了自家的洗衣池。虽然现在一家人已经搬到开发区住了,但她还是惦记着大河里洗衣服的畅快。“以前是洗好就能马上晒了,现在回到家里还要再洗2遍,才放心。”胡金凤期待,要是水能再变干净,那就好了。
 


  期待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长山河延伸拓浚,年内将付诸实施
 


   水环境遭受污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污染后,如何解决?桐乡正在为此努力。今年,“五水共治”的号角已经吹响,桐乡亮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向老百姓交了底。今后三年,桐乡要在治水中念好清、流、活“三字诀”,努力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
 


   现存问题严峻,治水全面攻坚。自去年以来,为了掌握沿岸污染情况,桐乡市对长山河沿岸纵深500米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初步排查,共排摸出污染源128个,其中工业污染源65个,涉及企业、料场等61家;农业源9个;生活源57个,主要是石门镇羔羊集镇、屠甸镇社区、凤鸣史桥集镇等城区及沿岸5个镇(街道),24个村的农村常驻人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
 


   把脉问诊后,方能对症下药。开展沿岸污水收集工作,实现沿岸工业污水全入网。同时加大生活污水收集力度。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为切实减少养殖业废水对长山河的污染,制定开展清理违章猪舍专项行动,对沿河畜禽养殖户实施综合整治。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这是长山河水环境治理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16年前长山河全线开通的治水是在治涝,那么16年后的今天,治水是在治污。尽管目的各异,但是攻坚克难的“长山河精神”,得以一直延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作为省级以上项目已报批,其中涉及长山河延伸拓浚长水塘工程。由此,长山河将再次扩容。“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近年内将付诸实施。”桐乡市水利局相关人员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周玥 通讯员 章建强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