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桥和老宅古老的砖雕和残墙,和雪花相映成趣

南栅-繁华尽头,遗世独立

2014年02月21日 08:5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南栅的美,美在古老。那些倒映在河里的白墙青瓦,白得斑驳,黑得陈旧。

 

那是岁月的痕迹。

 

2月18日,气温接近零度,雨雪像被“尘封”了许久似的,迫不及待地要“亲吻”久违的大地。

 

这样的风雪雨天,或许惜步如金是上乘之选,然而,打开门,撑起伞,抛开人尽皆知的东栅、西栅,到乌镇南栅寻一番水乡雪景,别具风味。

 

租一辆人力三轮车,倒也有趣

 

从车站出来,望着透白的天空,吸一口清新透凉的空气,扫去阴霾,心情豁然开朗。

 

问题来了,四周的标牌上,有去西栅的指示,也有往东栅的箭头,南栅怎么走?

 

正在踱步徘徊、寻找对策之际,一定会有人伸出援手――三轮车车夫。

 

“请问要去哪里?”“只要你说,我一定把你带到。”“其实,乌镇不止东栅和西栅,我带你去别的景点。”类似的对白,只要不答应,车夫会跟在你后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灌输”。

 

千万不要觉得厌恶,雨雪天,能出现一群异常热情的“向导”,应该感到心暖,至少行程有了着落。

 

肖小学,男,33岁,入行六七年,受不住他的全方位“洗脑”,记者终于下定决心,跟着他走一程。“放心,我一定会服务到位,让您满意。”肖小学说,乌镇的三轮车车夫都是经过岗前培训的,不仅熟悉路线,而且能说会道。换言之,他们既是车夫,又是导游。

 

听此一言,顿时,心里所有的不安全因素销声匿迹,任凭他带路。

 

乌镇的三轮车大多用脚踩,由于直面风雪,打在脸上,落在衣上,就算使尽全身力气,总有些“吃力不讨好”。当然,慢有慢的好处,慢慢走,慢慢看,给自己的旅行,找一个充实的理由。

 

其实,回过头来想,若是没有目的地,单纯地乘着三轮车,绕乌镇骑行,应该也不赖!

 

福昌桥,一座慈善之桥

 

沿着汽车站前的马路,一路向西,到尽头,右转,过通宝桥后,会有不起眼的入口,穿过没有栏杆的石板桥,便进入了南栅。

 

南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衰败,同时依稀能觉出旧时的富庶倩影。房子比肩接踵,傍水而建,百姓依水而居,枕水而眠,口耳相传的枕水人家、鱼米之乡,大抵就是如此。

 

相比东、西两栅的老宅,这里的民宅给人“求同存异”的视觉刺激。尽管是一样的白墙黛瓦,但却是不一样的造型,不一样的朝向,不经修饰,在漫天飞雪中,铺上了一层新装,越显老派大气。

 

看得入迷,回过神来,一艘乌篷船映入眼帘,没有船夫,只是安静地置于水中,点缀了波澜不惊、空空荡荡的河面。

 

瞅了一会儿乌篷船,视线转向前方,一座单孔石环洞桥驾于水上,在粉墙黛瓦间,它一点儿都不“孤单”。

 

往前去,看桥下树立的石碑,方知此桥重建于清朝,长27.4米,宽3.3米,高7.26米,唤作福昌桥,现已被列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跨步而上,桥两边有活灵活现的小石狮“护驾”,仿佛使人产生出穿越了的幻觉,穿着锦衣绸缎,听着嘈杂叫卖声,路人来往如织,也许偶然一碰肩,就邂逅一段爱情。

 

沉于想象,一眨眼,便到了桥顶,桥顶很平坦,视野很宽阔,站在上头,美景尽收眼底。而且在桥顶两边,各置一块长石,靠内一半平坦,靠外一半突起,好像一张石椅,想必是供人歇脚、赏景所用。

 

事实上,福昌桥原名叫浮澜桥。相传是明宣德年间里人浮澜先生壶敏所建,此桥一经建成,不但改善了一方交通,更造福了一方百姓,为纪念他,故名浮澜桥。

 

其后,正德十三年改建,因“后人罔知其原”,更名福昌桥。

 

虽然改名由来已久,可当地老百姓心似明镜,感念其善举,因此,直到现在,依旧称福昌桥为浮澜桥,不改初衷。

 

据肖小学介绍,《天下粮仓》、《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暗算》剧组,分别到此取景拍摄。

 

另外,在南栅,还有一座古桥位于南大街与常丰街的交界处,名为福兴桥。

 

朱家老宅,沉淀了时间的优雅

 

离开福昌桥,走在老街上,恍然间,斑驳的高墙上,一块白底红字的标牌很惹眼,上头写着“参观朱家老宅每人1元”字样。

 

当真惹人好奇。从大门往里看去,门层层打开,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油然而生,木质老宅,一楼一底,古色古香的木门上,贴着红色福字,精致雕花的屋檐上挂着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给这寒冷下雪的初春增添了一丝暖意。

 

踏着石板路,越过前天井,拾级而上,进入屋里。呵,全是老底子的“宝贝”,蓝印花布、古钟、火炉、米桶……旧时的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赞叹之余,四处打量,惊觉每一个小细节都发光出彩。屋内铺的是青砖,四根木柱撑起一个大厅,梁柱上雕刻着核桃、石榴等,墙上各式砖雕传递着好兆头。12扇玻璃木门上,镌刻荷花,雕琢花篮,甚至连插销都是寿桃形状。

 

那块“朱恒利染坊”招牌,揭示了一个家族曾经的兴旺。

 

朱家良是朱家老宅的后人,崔晓萍是朱家良的妻子。夫妻俩一直住在这里,守护着老宅。

 

崔晓萍直言,朱家老宅已有上百年历史了,祖上开染坊,“朱恒利”是染坊的商号,虽然目前家里的印染产业搬到了濮院,可商号是朱家的财富,无论如何要保留下来。

 

临走前,在崔晓萍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后天井,逛了一会儿朱家“后花园”。花园里,整齐有序地布局着各类绿色盆栽,还有枇杷树、橘子树、柚子树等果树,在雪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崔晓萍说:“等春暖花开的时候,花园会更美。”

 

张同盛宅,沧桑了的似水年华

 

告别朱家老宅,一个红色箭头又把人带进了常丰街14号――张同盛宅。

 

再花一元钱,便能感受清末乌镇首屈一指的财富大亨张同盛府邸的前世今生。

 

可能是下雪的缘故,一进门,不由自主地就闻到空气里弥漫的一股陈年况味。漆雕木门,镶刻松、梅、竹、菊等图案,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每一幅图无不体现出张同盛的良苦用心。仿佛每一扇门的推开,都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此时,眼睛稍稍一撇,就能注意到漆雕木门旁边的幽深长廊。站在一头,望向另一头,只见尽头处有些光亮,却遥不可及。它还有一个优美的名字――走不完的长廊。肖小学说:“拍《橘子红了》的时候,周迅在这儿走过。”

 

张家大宅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张宅大门。乍眼一看,以为是水泥门。细想,两百多年前,怎么会有水泥呢?原来,门还是木门,只是在外面包了由糯米、石灰和蛋清等混合的材料。据说,这么做,能起到隔音防潮之效。

 

再观察这扇大门,发现大门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不同含义。肖小学解释,第一层两边有两个龙头代表龙抬头,中间三件兵器即寓意做官连升三级,又可以辟邪,兵器下有两条鱼,顾名思义,年年有余。第二层琴棋书画象征多才多艺。第三层是神话传说。第四层刻四字――长宜子孙,希望子孙代代安居乐业。第五层中间为“五子登科”图,两边为凤凰,呼应龙头,意寓龙凤呈祥。

 

怀揣着美妙愿景,雪渐渐停了……不走回头路,游览一圈,出了南栅,依然意犹未尽,忍不住感叹这些散落的“明珠”,是那样的低调,却又是那样的美妙。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程新星 文/摄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