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房子助火势、消防车开不进小弄堂、老年人逃生慢……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老城区该如何走出这些火灾“阴霾”,让居民住着安心?带着疑惑和思考,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我市老城区,发现了不少问题。
如果火灾发生在半夜还能这么幸运吗?
冬日的午后,崇福镇宫前街里不少老人三三两两聚在街头闲聊,而发生在今年元旦的火灾,不时出现在他们的话题里。
庆幸的是,那次火灾发生在白天,又被及时发现,故能顺利扑灭,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也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不过,真正让居民感到后怕的是,如果火灾发生在半夜,又或发生在居民都不在家时,他们所居住的这片老城区还能保得住吗?还能这么幸运吗?
这不是杞人忧天,早在四五年前,宫前街上就发生过一次火灾。当时着火的也是老房子,一下子就烧没了。
一位热心的老人领着记者在附近转了转:“你看,我们这里全是连在一起的老房子,一旦发生大火灾,想想都后怕。”
在崇福镇的老城区类似宫前街这样的街道弄堂,还有很多,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两三米宽的街面,街旁是紧密相连的砖木结构房屋,抬头可见老旧电线杂乱无章地分布在墙壁上,或悬在半空中。
在老城区里,年纪轻的基本都已搬了出去,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年纪较大、行动迟缓的老人,或是租赁在此的新居民。
众所周知,那些分布在各镇(街道)的老城区大多与崇福老城区相似,都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狭长杂乱的弄堂和以老年人为主的居民结构。
木房子、小弄堂、老年人老城区遇火灾救援压力不是一般大
在老城区,究竟隐藏着哪些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老城区的消防救援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吗?
崇福镇专职消防队指导员吕有林告诉记者,老城区属于“三老”场所,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老城区里大多是木结构老房子,由于建造年代久远,且相互之间毗邻,一旦失火,极易酿成悲剧。同时,老城区还存在着电线乱拉乱接且老化严重、消防通道过于狭窄、消防水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在宫前街的火灾中,当地居民曾自发展开了救火行动,但在五六户人家自来水龙头全开的情况下,一度还出现了停水的现象。”吕有林说,这是由于早期铺设的自来水管道过小造成的,这也是老城区长期存在的弊端之一。
居民房里长期堆放着各种杂物、电线成了居民的晾衣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城区居民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会无意中成为安全隐患。在梧桐街道南门直街的一栋房屋内,连接两间房屋的狭长通道有一半是被杂物占据着的;在崇福镇老城区里,部分老房子还被开辟成商铺,这些商铺通常还承担着储藏、住宿等功能。在火灾发生时,这些杂物和货物就会成为大火的助燃物和阻碍居民逃生的绊脚石。
此外,房屋与房屋之间的电线更是成为了居民的晾衣架。
梧桐街道防火办主任沈祖兴告诉记者,受道路条件限制,老城区内无法设置消防栓,一旦发生火灾,大型消防车也很难进入狭窄的弄堂,开展救火救援。
“硬伤”一时难解居民防火意识得跟上
对于老城区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梧桐街道东兴、永宁等社区的老街坊有着同样的担忧。
梧桐大街以西、康泾塘以东的区域就是老城区,尽管这里一直没发生过火灾事故,但居民的安全意识一刻也没放松。
“好几年前,社区就给我们每家每户配了小型灭火器。”今年76岁的郭金富住在南门直街快60年了,他拿着自家的灭火器展示给记者看。
走在梧桐街道的武庙街、南司弄、钱家白杨等地,每隔一段路就会出现一张显眼的示意图,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南司弄里,记者上前仔细查看了这张“东兴社区‘三老’场所住户联防示意图”。示意图上印有一张所在区域的卫星地图,下面还明确写明了“联防区域、联防组长、消防器材配置情况”等内容。
这张示意图就贴在了联防组长林柏根的家门口,记者敲开了林师傅家的大门。
“这个透明柜子里有灭火器,防烟面罩,还有手电筒。”林师傅指了指放在走道里的消防器材,“都是去年社区来装的,当时我还去听了消防讲座。”
“联防居民都知道你家有灭火器吗?”
“大家都是这么多年的老邻居,肯定知道的。”
“你们会使用这个灭火器吗?”
“基本都了解。”
记者随后走访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几个联防小组,每个联防组长的家中都放置着同样的消防器材,居民普遍表示已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去年,我们曾对老城区所在的东兴、永宁、庆丰三个社区进行了‘三老’场所的摸底调查工作和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沈祖兴表示,老城区的消防安全工作,他们历来都很重视。
2013年,梧桐街道实行了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把老城区划分为37个联防小组,实行10户联防,每组的联防组长家中配置了2具4公斤ABC干粉灭火器、2个防烟面罩和1个应急手电筒。
“每个社区还成立了志愿消防队,聘请了热心居民作为消防宣传员,以此来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沈祖兴介绍。
保护历史和消除隐患如何协调目前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老城区是每个城市特有的宝贵资源。在我市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过程中,在开发这些老城区时,如何既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建筑、又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这些问题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去年四五月份,我们联合社区、市博物馆对这片老城区现存房屋、居住人口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测绘、建档。”崇福镇古城保护办主任徐建人参与了当时的这些工作。
调查摸底的范围以横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北至崇德路,南至宫前路,东至大运河,西至庙弄附近,涉及户数452户,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随后,涉及自来水、通信、电力、有线电视、污水管网等相关部门也数次召开协调会议,协调改线方案。
在横街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崇德城旧址及横街在2011年已被列入了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使得横街改造工程与崇德中路立面改造工程不同,势必要慎重对待。”徐建人告诉记者,去年7月底,他们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城市规划与历史名城规划研究所,制定横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缮规划。
据介绍,与其他古镇开发不同,崇福横街保护与修缮工作将以古镇保护为主,配合旅游开发工作。在卫生设施、污水管网、电力通信等方面,最大程度改善区域内的老百姓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