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崇福,打造全省一流小城市

2013年12月02日 08:56 来源: 《今日桐乡》

 

 

图为装饰一新的中辉皮草生活馆    通讯员 谈正南 摄

 

 

图为崇福镇举办的千人排舞大赛 通讯员 范福明 摄

 

  2013年,是崇福镇小城市建设的收官之年,一年来,该镇以“城市形象年”、“项目提升年”为载体,继续向着“中国皮草名城、江南运河文化古城、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和建成全省一流小城市的总目标迈进。


  预计,2013年,全镇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完成21亿元,财政总收入有望达到11.9亿元,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民生工程让崇福更宜居

 

  民生工程,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语溪家园、南沙花苑、运河世纪公寓……一幢幢居民楼拔地而起,新旧交替间,崇福渐渐有了小城市的身影。


  朱惠娟,一个土生土长的崇福人,原来家住南沙滩,因小城市开发、建设需要,住宅被征迁,目前她暂时在别处租房。她说,等新大楼盖好,她就可以回迁了,将来的居家环境肯定大有改善。


  据了解,今年,崇福新开工建设保障房496套,投入资金5.2亿元,建设安置房1394套,此举不仅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更将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除住房外,便民服务中心即将进入装修阶段,明年将投入使用。


  在方便居民出行方面,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该镇按照总体规划,特辟一条南北向的交通要道——语溪大道,该条道路南接320国道,北通世纪大道,道路全长约1718.3米,贯穿崇福镇区。目前,语溪大道北段已竣工,中段进入收尾阶段,南段正在加速施工中,计划年底基本贯通。


  此外,即将改造完毕的320国道镇区段、竣工的崇长线桐乡段,将使崇福的交通变得更加通达。值得一提的是,320国道的提升改造,在切实解决当前沿线房屋破旧、违章搭建、乱堆乱放现象的同时,还重整了原先杂乱的交通环境,使道路和镇区面貌显著改善,品位和形象大为提升。

 

    转型发展做大产业“蛋糕”

 

  经济,是一方腾飞的“顶梁柱”。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积淀,崇福镇已形成了以皮草、轻纺为主导,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机械为依托的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言及崇福经济,皮草产业不得不提。用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的话来说,“皮草是崇福的生命。”


  据统计,崇福现有1700多家皮草企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出口交货值7.61亿元。崇福已成为全国最大、最成熟、最集中的皮草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被全球中小企业联盟GASME授牌为“全球皮草贸易基地”。


  为促进皮草产业链向“全能化”迈进,9月22日,由崇福镇、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颐高集团有限公司和桐乡市崇福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国际商贸物流(崇福)新城开发项目,正式签署框架合约。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实体商贸+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分销配送”的融合,推动了“信息+实体+服务”三结合,开拓崇福“大物流+大市场+大制造”的经济发展格局。


  此外,针对皮草产业,崇福镇进一步引进品牌企业入驻,加强皮草加工、制造、创牌能力,进而为打造皮草服装品牌园奠定基础。截至当前,崇福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真皮标志裘皮衣王”2个,“中国真皮标志裘皮名装”1个,“中国皮革协会真皮标志”1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浙江省知名商号”3个。


  要做大崇福的“经济蛋糕”,招商引资必不可少。今年,崇福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以环保新材料、高档纺织品、裘革高档品牌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崇福优势产业,特别是涵盖崇福皮草历史博物馆、国际皮草设计研发中心等六大格局板块的“崇福国际皮草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据不完全估算,2013年计划投资达到200多亿元。

 

    建设美丽乡村 改变农村人居环境

 

  2013年,尽管夏旱秋涝,崇福镇还是顺利实现农业投资增长60%,完成既定农业强投入目标,共种植大、小麦13557亩,油菜5621亩,单季晚稻45814亩,同时大步与现代农业接轨,建设低压管道节水灌溉1100亩,微喷灌500亩,完成机插秧面积7030亩,推广杂交稻种植技术4050亩。


  此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可圈可点。自2010年以来,该镇抓住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机遇,确立了以本镇“五百”景观资源为基础,规划形成“一心二轴三片多点”的景观结构,把创建美丽乡村与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全省一流小城市紧密结合。


  今年以来,该镇不断加大力度,实施中心村建设、清水、城乡环境提升等七大工程,牢固树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生态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完成的理念,对崇高公路、上市北干线、中夫公路等通村联网公路实施道路两边填土、绿化带拓宽。


  同时,实行“河长制”,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农业农村污染和河道内污染源防治。目前,已依法关停华林五金电镀生产线,关闭留良铁丝镀锌厂,铺设污水管网总长76.5公里,工业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也达到83.8%。


  另外,崇福镇实施百道长廊森林路85公里,填土51.35万方,绿化种植面积55.5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633.85万元,四面环绿,让农村变成忙碌后休憩的港湾。家住联丰村的村民小屠,白天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工作了一天,回家总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小屠说。

 

    传播“最美”,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2013年是崇福“最美”的一年。


  今年以来,崇福镇开展了“争做最美崇福人、共建最美小城市”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宣传形式,发现“最美”,聚焦“最美”。


  其中,“民星”文化节以“民星”队伍为主要对象,搭建“民星”文化建设、培育、使用平台,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壮大文艺队伍,打响崇福“民星”文化品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星艺术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的“民星艺术团”已成了一个真正的百姓舞台。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机关干部,只要有兴趣、有特长、想表演,都可以参加,从排舞到太极,从舞龙到舞狮,从唱歌到戏曲……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目前,在“民星艺术团”,共有文艺队伍129支,600多名文艺骨干全都来自基层。


  2013年,崇福镇镇文化中心还成立了“民星”文化艺术学校,每周定期开设排舞、戏曲、太极拳培训班96期。同时,在语溪广场建立了“民星”舞台排舞示范广场,每周一至周五晚上由排舞推广员向广大排舞爱好者进行教学示范,在行政村建设“民星”舞台排舞小广场14个,举办培训班400多期。


  为了挖掘身边的“最美”人物,今年8月,崇福镇举行“最美崇福人”——“崇文奖”、“崇德奖”评选活动, 通过评比、投票,最终15名获奖者站上了颁奖台。其中,7名学子喜获“崇文奖”,8名道德模范荣膺“崇德奖”,为小城市建设鼓足精神动力。


  今年,崇福镇还组织“最美小城、微笑志愿”小城市志愿者服务行动,成立小城市志愿服务总队,以党员、职工、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10支志愿队伍为参与主体,结合崇福创建国家卫生镇、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开展“青春自护、法育未来”法制教育进学校、“美丽小城从我做起”志愿者大清扫等活动,在行动中,传播“最美”文明形象。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2014年,于崇福而言,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它是上一轮小城市建设的结点,又是新一轮小城市建设的起点。


  翻开新篇章,崇福镇将在做“大”工业经济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和项目推进工作,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对制革、印染企业采取统一安置、集中管理的方式,逐步淘汰区外低、小、散印染企业,加大引进环保科技、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500亿产业平台。


  在此基础上,崇福镇还将在做“强”服务业上下功夫,增强皮草产业园区征迁工作力度,加快成品市场建设,完成原皮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市场配套功能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创省级服务业聚集区。


  单有量的突破还远远不够。明年,崇福将在做“精”支柱产业上下功夫,依托省级皮毛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品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皮草服装品牌园建设,注重培育皮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由此推动皮毛行业向纵深发展。


  经济发展的源泉是项目。对此,崇福将全力推进工业、服务业、政府性项目建设,对已经签约商定的项目要加快推进,保证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出效益,同时抓好重大项目储备,盘活存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指标等引进大项目。


  2013年,320国道镇区的提升改造告一段落,2014年,崇福镇将启动建设320国道(景卫村至新农村段)整治拓宽工程,实施世纪大道延伸工程,促使崇福镇区道路交通更趋合理、完善。


  眼下,崇福镇已有了“城”的雏形和外观,城市管理就得跟上步伐。明年,将进一步依托镇城市综合执法中心,坚持“建管并重、强化管理”的原则,着力改善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


  在土地和资金上,崇福将大力推进“退二进三”、土地综合整治、“三旧”改造,获取指标,合理统筹安排,千方百计保障用地,此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用足信贷资金,用活社会资金,不断探索融资体制改革,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