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方言与普通话

2013年10月25日 08:12 来源: 《今日桐乡》

  推广普通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复杂的地域文化,要是没有一种标准的沟通工具的话,那简直是无法想象。尤其在南方,一个浙北人与广东人交流,如果不使用普通话,那无疑是鸡同鸭讲,根本无法交流。即便是本省,杭嘉湖一带的方言与温瓯地区的方言也是大相径庭。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有本地人去温州做生意,因为无法听懂对方的话,最后只好以纸笔进行洽谈。此种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作为现代人,掌握与使用普通话,那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


  不过,就好比走路要用两条腿来迈步,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我们的方言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年经人,包括孩子们,听不懂老辈人讲的话,而必须得用普通话重新“翻译”一遍才可以。随着时光的推移,很多方言就这样消失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真是让人感到可惜、遗憾,甚至痛心。


  作为本地区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千百年来,方言里保留着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价值追求、文化渊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方言里有些话亦庄亦谐,风趣幽默,听之让人忍俊不禁;有些话简短有力,含义丰富,读之启人深思;有些话感情丰沛,或直抒胸臆,或曲折有致,说之酣畅淋漓、意蕴幽远。试举一例,鲁迅先生文章的《阿长与<山海经>》里写到那位叔祖,一位可怜的老人,个性疏懒,耽于读书而常遭家人白眼,其妻斥之为“死尸”,如果用普通话来念,读不出那股味道,只有用我们吴方言来读,全是平舌音,气流从上下齿缝间挤出,一股咬牙切齿的恨恨之意全然而出,对人物的理解自然就更深了一层。说来惭愧,作为生活在本地区的本地人,对方言的了解实在有限,说不上更多、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例子。有几位本地的老文化人,多年来致力于方言的收集整理研究,孜孜不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向他们致敬,应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开去,尤其是让广大的中小学生们了解方言的流变发展,从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历史、掌故,培养他们厚重的历史感和自豪的家乡观。


  当然我们不是要排斥普通话,普通话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只是想建立这样的认识:在今天经济如此迅猛发展的时代,保留与发扬地方文化,亦是刻不容缓的事,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个性,需要有自己的内涵,需要有众望所归的认同感,那我们就应该从保护好方言这块“活化石”入手,让方言留在我们的生活里,让多彩有致的文化风俗留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才会更加从容、更加有底气。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庄丰石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