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总体思路,桐乡市委、市政府以开发区整合提升为契机,在原有桐乡经济开发区和濮院针织产业园两个省级开发区的基础上,集聚提升崇福经济区,设立高桥新区和临杭经济区,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五大平台”。 在桐乡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蜕变”过程中,“五大平台”不仅是全市产业转型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也是构筑产业集群和培育新兴产业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大平台”擎起了全市经济发展的“一片天”。
数字是枯燥的,但作为当年落户经济开发区的第一个大项目,巨石集团用这一串沉甸甸的数字印证了20年发展的不平凡,更从侧面反映了开发区20年谋求发展壮大的历程。
1992年7月,沐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桐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首期规划面积0.89平方公里。此举对于日后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意义深远。
1993年11月20日,桐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2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并更名为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也就在这一年,振石股份有限公司从石门搬迁出来,在开发区购置80亩土地,当时企业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1994年企业建成投产后,组建了巨石集团。20年后,借助开发区这一平台,巨石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
2010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桐乡经济开发区为第二批整合提升单位,总规划整合面积133平方公里。
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注重扮演好“服务者”角色,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注册登记到项目建设、投产运营的全程“保姆式”服务。而这种“全代理制”、“零距离服务”、“契约式服务”的实行,确保了项目从咨询、审批、筹建、开工直至生产运营,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舒心的软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浙江吉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浙商回归企业,2011年落户桐乡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这是桐乡经济开发区实施“二次创业”,通过产业招商、成功实现招大引强的一个缩影。2006年至2012年,桐乡经济开发区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十强”。
20年来,桐乡经济开发区没有停止创业创新的脚步,坚持“集聚集群、错位发展”,通过外引内育,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壮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税收贡献,使开发区成为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出高地。
伴随吉奥动力、戴德泰银中国总部扎根桐乡经济开发区,一个集总部基地、生产基地和汽车后服务基地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20年岁月更替,桐乡经济开发区已开发面积20.01平方公里,区内汇集了玻纤行业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和中国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世界知名的钴产品供应商的华友钴业,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的桐昆集团,以及美国AP公司、海得新能源、奇男子刀具、合德机械、胜方机械等知名企业。
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机械装备、化纤纺织等产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数达95%以上,成为开发区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依托桐昆、巨石这两个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形成了化纤玻纤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机械装备按南、西分区域正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蓝图中一道美丽风景。
面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桐乡经济开发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寻找新的发展路径。2012年8月2日,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在桐乡经济开发区调研时强调,要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千亿产业区、高新集聚区、品质新城区”,这无疑为开发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如今,桐乡经济开发区正在绘制一个更宏伟的蓝图:力争到2016年,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年均递增0.55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和汽车机械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0%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2家;平均每年引进1个以上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大项目,5年引进2个以上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投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0%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
1988年的秋天,濮院镇区320国道南侧占地4300多平方米的50个羊毛衫摊位投入使用。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举动日后被作为濮院羊毛衫市场开发建设的雏形载入史册。
从初创、探索发展到转型升级,20多年间,在濮院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以濮绸扬名的古镇,今日以“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市场名镇”、“中国毛衫第一市”、“中国大型品牌市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而享誉全国。
濮院羊毛衫市场管委会主任、濮院针织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根潮说,这是市场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市场良性互动的结果。
自1997年以来,濮院羊毛衫市场历经多次改建、扩建,市场业态、产品格局、从业人员和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建成毛衫成衣交易区14个,毛纱市场、毛纺原料市场、针织机械和辅料市场等4个配套交易区,每年,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毛衫服装有近7亿件之多,其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毛衫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产业的发展。2000年3月,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应势而生,2006年9月被列入省级开发区。园区建立以来的十多年间,政府相继建起了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人才培训、文化传媒和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着濮院毛衫产业的发展。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濮院毛衫从起初的生产、销售本地中、低档毛衫为主,逐步转型为面向全国各地以中高档羊毛衫、羊绒衫为主,形成了纺纱、编织、印染、后整理以及机械制造等完整的产业链,基本涵盖了毛衫服饰产业的各个环节。
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导向发挥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毛衫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大量引进电脑横机。精良的技术装备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毛衫行业的制造能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品牌企业落户濮院创业、创新。
而今,鳄鱼、鄂尔多斯、恒源祥、鹿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或落户濮院市场、或设立生产基地,从而奠定了濮院在国内毛衫业的领军地位。每年一度的毛博会,更是加快了濮院毛衫的国际化进程。其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濮院毛衫一次次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濮院已成为全国毛针织产业配套最齐全、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其产业不仅辐射到了桐乡市的梧桐、龙翔和屠甸等街道和镇,还延伸到嘉兴、湖州、江苏等地,成为桐乡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濮院及周边共有毛衫针织制造企业6000余家。“濮院毛衫”已成浙江省区域名牌,园区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培育了浅秋、圣地欧、纯爱等一大批行业著名商标。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濮院毛衫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加快推进了濮院城镇化建设步伐。依托毛衫产业,濮院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实缴税金5.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68元,濮院已成为浙北活力经济强镇,在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中名列第80位,在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中列第19位。
面对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的皮毛加工企业,以及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数百名皮毛经销商常驻崇福收购皮毛的特点,崇福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于2001年1月建造了占地250亩的崇福皮毛工业园区。
从此,崇福皮毛市场与皮毛产业走上了一条互为依托、协同发展之路。十多年来,依托当地厚实的皮毛加工产业催生而成的皮毛市场,历经3次改建、扩建后,规模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分工的不断细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逐步实现了从初期简单的家庭作坊式操作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大跨越。
如今,崇福已基本形成了以小型企业为基础、规模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龙头、以皮毛市场为导向的皮草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至2013年6月,全镇共拥有皮草企业1700余家,其中亿元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49家,拥有个私经营户2000余户,固定从业人员近3万人。
崇福皮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从2006年成立崇福皮毛市场管理委员会,到2011年专门建立崇福经济区,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抓住国际皮草加工业梯次转移的历史机遇,先后规划建设了“中国·崇福皮毛市场”、“崇福皮毛工业园区”、“中国·崇福皮草大世界”等大项目,推进了皮草创意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皮草产业从传统的代加工、高耗能模式,转型升级为拥有自主品牌的绿色生产模式,成功打造了银杉、罗珂·维特、雪雄、依奴珈等知名皮草品牌。目前,全镇拥有注册商标10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家,国内4个“中国裘皮衣王”中,崇福占了一半。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从一名工人转身为皮草加工的老板,仅五六年时间,崇福镇上市村村民曹赟强的身家翻了近100倍。借助皮草产业,一年挣几十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
产业的兴盛推动了城市的繁荣。这些年,崇福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三产服务业兴旺发达,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2010年12月,崇福镇依托崇福毛皮产业基地特色区域的优势,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去年,崇福从“中国皮草名镇”升级为“中国皮草名城”。“近3年来,崇福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功能的提升,始终围绕着‘皮草’做文章。”桐乡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说,“皮草是崇福的生命,崇福小城市建设又为皮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将配合崇福镇小城市建设规划、浙江省皮草产业(桐乡)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谋求产城同频共振发展之路。”
桐乡市委、市政府没有坐失商机。这年的3月18日,高桥新区党工委、高桥新区管委会挂牌运行。高桥新区正是依托沪杭高铁的开通运行而设,新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高桥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引来了“金凤凰”——总投资90亿元、规划用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的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去年正式开工。之后,科技创业园动工建设,希利总部、东润总部、金凯悦总部、旅游广场和信用社后台服务大楼等一批总部经济、商贸服务项目也陆续向高桥新区递来“橄榄枝”。
现在高桥新区已完成征收土地6000余亩,农户拆迁完成签约1000余户,拆除700余户。在高桥镇“两新”建设中,高起点规划南日新社区、越丰村新社区,并创新开展高层公寓安置模式。新区管委会不断加快推进公共配套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2亿元的新区中心学校、幼儿园等3所学校建设,同时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配套建设资金43亿元。
随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当地群众也受益其中,比如住进了新社区、有了养老保险,居住的环境功能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不用多久,当地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品质。
结合平安项目实施的大规模征迁,高桥新区11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域内所有“两高一低”企业将全部被关停并转,南日老集镇也将被整体搬迁,“拆一座旧城,建两座新城”,高桥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高桥列为主城区的一城五区之一。高桥新区管委会按照“沪杭城市群的交通新枢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人居休闲宜居区和桐乡南部发展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清洁工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规划,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展现一座靓丽“新城”。
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美的图景。可以预见,经过几年建设,高桥镇将以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和城乡融合示范区的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真正成为桐乡南部的新城区。
借助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开通形成的区位优势,以主动承接沪杭产业转移,2010年3月,桐乡市临杭经济区党工委、临杭经济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规划区域位于洲泉、河山两镇的接合部,即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桐乡西出口处,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区内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完善,并实现“七通一平”,同时区内供电属华东电网,供水系统与市区联网,污管接入市级一级污水管。
作为我市工业主战场之一和“国家纺织新材料产品开发基地”,临杭经济区致力于打造成为桐乡西部千亿级产业平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改制和民营经济的崛起,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的工业园区开始涌现。但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时,受土地要素制约,乡镇工业园区已无法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所以临杭经济区一设立,原在洲泉工业区的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欣然入户。对企业而言,临杭经济区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在融资、土地要素、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审批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更加有力。
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临杭经济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10家,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占整个桐乡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成为嘉兴地区规上工业产值最大的经济平台。
经过3年发展,临杭经济区已拥有桐昆、新凤鸣、双箭、京马、华能五大集团企业,其中桐昆集团的涤纶长丝产能和产量连续多年在全球位居第一。
临杭经济区的设立,有力推动了桐昆、新凤鸣、双箭以及京马电机等本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为做强做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还吸纳了近万人的劳动力。
目前临杭经济区新签约和在建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达100亿元,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产值260亿元,利税25亿元。按照今年桐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工作主基调,临杭经济区2013年工业生产性投入预计达39亿元。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