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依托创新载体 扬起发展风帆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各类创新载体50个,推动了企业转型和产业优化

2013年09月22日 08:41 来源: 《今日桐乡》

    轻点鼠标,江苏无锡一家太阳能企业的能量实时动态数据就一一展现在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方昭敏的电脑屏幕上。


  可视化的界面,实时的数据更新,一条条波动的曲线将千里之外的数据一一传回,甚至是节煤量、减排量都在这上面一目了然。“你看,这是一条根据客户能源使用情况,绘制的最优化节能线。”方昭敏指着界面上一条颜色艳丽的曲线说,“越靠近这条曲线,就越节能,反之亦然,当超出一定范围,系统还会自动报警。”


  这是“无限新能源”和杭州电子大学共建载体所结出的硕果。早在2011年,双方就共建了新能源控制技术产学研创新中心,就当前的新能源利用趋势进行深入的技术提升和软件、硬件的开发工作,太阳能集热工程能量计量与检测平台就是在双方的努力下应运而生。据介绍,这套系统不但可以收集数据,量化各项参数,提供最可靠的节能减排证据,同时也方便了太阳能企业对各工程进行监控。


  除了在远程监测系统开发上有所突破,新能源控制技术产学研创新中心还不断推动着“无限新能源”在技术上的革新。“我们企业一直都是做太阳能控制器的,但是太阳光热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劣势,存在不稳定性。”方昭敏告诉记者,当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其他能源如何补充进来?通过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新能源控制技术产学研创新中心,“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再次令“无限新能源”走在了行业的尖端。


  小小一个科技创新载体,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在我市已建立起各类创新载体50个,不仅成为企业转型的助推器,更撬动起桐乡经济的转型升级。


  除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也受惠于创新载体带来的利好。


  一直以来,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保持着密切联系。2011年成立的新凤鸣院士工作站,在引领企业技术转型的同时,也为企业未来谋划出了一番新天地。


  在蒋士成看来,做专业、做品质,走低碳环保路,提升智能化水平才是未来“新凤鸣”的出路所在。这几年,企业经营者循着这条路不断加速“新凤鸣”转型升级的进程,通过科研项目追求着低碳降耗生产。


  “院士工作站这一创新载体,对我们企业而言除了技术上的支援,更为我们企业带来了优秀的技术人才、培养起了技术骨干。”新凤鸣集团总工程师赵春财说,“而这些,对企业未来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


  国家技术转移联盟桐乡工作站、浙江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联合设计·创意与管理中心、毛衫染整技术研发中心、毛衫创意设计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诸如此类的创新平台在我市数不胜数,在推动企业转型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着我市产业格局。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潘琦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