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赵建生:乡村最后的箍桶匠

2013年09月16日 08:52 来源: 《今日桐乡》
 

赵建生在自家门口展示他的“老爷车”和箍桶所需的20多件工具。

 

  随着木桶、木盆逐渐被塑料、不锈钢制品取代,箍桶这个老行当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龙翔街道花石桥东侧的河岸边,有一位56岁的“箍桶师傅”赵建生,已经从事箍桶41载,为无数人打造了那承载“老底子”记忆的木桶。

 

  9月11日,记者来到赵建生的小店铺时,他正独自坐在店铺外刨木板,刨出合适大小的板材后,他用铅笔在木板上画出了要切割的位置。

 

  赵建生告诉记者,箍桶要经过劈、削、锯、刨、凿等20多道工序,才能把一块块零散的木板,拼接制作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器具。“每一块木材都需要沿着木头的纹理纯手工制作,如果原料是车床上切割出来的,肯定没有手工木桶结实。”

 

  记者拿起店铺里的成品仔细观察,每一个桶都由若干块弧形板拼接而成,不用胶粘、铁钉,只用竹钉和竹篾圈,就能让木桶严丝合缝、光滑美观,赵建生也因为这精湛的技艺而远近闻名。

 

  40年前,年仅15岁的赵建生开始学习祖传的箍桶手艺。“学成之后就开始‘挑乡担’,一根扁担挑上自己的吃饭家伙,出门吆喝,帮人修补各种木桶。”他介绍说,“因为箍桶这一行都是真功夫,收入在那时算多的,比很多其他行业都要好。”

 

  1986年,赵建生用攒下的钱买了一辆“海狮”牌自行车。“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改骑自行车出去干活,北面去过江苏,南面去过海宁,累是累了点,但当时的收入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在当时很体面的“海狮”自行车已经成了“老爷车”,骑着它出门的赵建生生意也大不如前了。“以前,生活中使用的脸盆、澡盆,蒸饭用的饭甑,挑水用的水桶,还有姑娘出嫁的时很多嫁妆都是我们箍桶师傅做的。”如今市场萎缩,现在赵建生接的活,就剩下洗脚桶和木锅盖的修补,也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了。

 

  眼看有着悠久历史的箍桶手艺面临失传,赵建生心里很是失落,他说:“原来这家店铺是我兄弟开的,现在他已经转行做皮毛生意,我等做到60岁,我也就做不动了。”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文/摄 记者 许寅佶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