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国际一流风情小城,“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乌镇,因为旅游梦而不同!如火如荼开展的“三改一拆”,对乌镇意味着什么?“乌镇背景”下的“三改一拆”工作,镇党委政府如何定位和推动?日前,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专程采访了乌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学龙(以下简称“朱”),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访。
记:对乌镇来说,“三改一拆”有何特殊的意义?
朱:“三改一拆”是场及时雨,下得正是时候!破破烂烂的鸭棚,恶臭难闻的猪棚,与梦想中的国际一流风情小城相距何其之远!征迁过程中“建新不拆旧”农民房的拆除、“镇区景区化”过程中的旧城改造提升,都需要一股“正能量”来推动。这时候,“三改一拆”来了!认知上,一些同志认为这只是上级布置的一项专项工作,完成任务即可。对乌镇来说,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抓手,是一场常规战和持久战,将始终伴随乌镇“国际一流风情小城”建设的步伐!
记:今年,乌镇“三改一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三年计划将如何分步实施?
朱:今年关键字是“拆”。一律拆除“建新不拆旧”的违规房和临时搭建房,三年的任务今年一年完成;全力拆除“三边”,即镇区周边、道路两边、河道旁边,以及空置的畜禽棚,缩减近一半的畜禽棚数量。此外,将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乌镇子夜路西段和观后街的改造提升。明后两年的关键字是“转”。加强对其他畜禽养殖户的防污管理,推行规模化、集聚化、无害化养殖模式,将大部分的畜禽产业转移至相对偏远区域,力争旅游核心区看不到畜禽棚;鼓励和推动养殖户转业转产,同时,将视财力,加大镇区,特别是生活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较差街区的改造提升,力争让更多镇区居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记:受行情影响,今年养殖业大多亏损。政府如何来引导养殖户转业转产?
朱:事实上,今年养殖户的亏损无一幸免。养殖业涨跌难料,风险较大,并且臭气熏天,得罪了人自己还不落好,不适合沿海发达地区,更不适合旅游规划区,是个夕阳产业。那么,路在何方呢?一是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规范管理,减弱养殖业对环境、对乌镇旅游形象的影响;二是推动养殖业向种殖业转型。一河之隔的江苏桃源已经先行了一步。桃源没有一个猪棚和鸭棚,境内绿树成林,环境优美,农民收入可观。进入桃源,处处都是小洋房,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不少农民成了林业专家,园林公司抢着要。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发展种殖业障碍也有,那就是起步难。对此,镇党委政府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转业转产的养殖户,给予大力度扶持。
记:发展林业种植真的那么好吗,有没有依据?
朱:随着旅游大县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乌镇旅游的深度发展,未来商机无限。我们将通过土地大规模流转,大力倡导林场和农场建设,吸引旅客,带动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休闲游,由此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这个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完全可以分析预料。
记:有些养殖户利益使然,不服从怎么办?
朱:我们注重依法行政和人性行政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协调食品企业收购“三边”范围内的畜禽活口,投入资金聘用专业拆违队,减少农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依法启动强拆程序,对以一已私利不顾大局的违章户,一律执行强拆。触犯法律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