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时间,桐乡首批168名干部结束驻村近日回到机关,而第二批168名驻村干部也将于近期奔赴农村。
168名机关干部驻村一年
去年,桐乡市对干部队伍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结果令人吃惊:3100多名机关干部中,有14%的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为此,桐乡于2011年12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推动干部深入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同时增长才干。
“乡镇基层工作经历不满1年的45周岁以下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以及40周岁以下的普通干部将被陆续下派到基层一线。”桐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云良说,开展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让机关干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长自己的才干,以及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为群众服务。他表示,桐乡计划用三年时间,让符合条件的439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都具备基层工作的经历。
据不完全统计,首批驻村干部驻村一年间,提出涉及基层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7085条,帮助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2159个;走访农户120830多户(次),走访慰问困难户3520户(次),送温暖帮扶资金达270万元;参与组建志愿服务工作室、文体队、巡防队260多支,开展组团服务266次,送文化下乡或村文体活动348次。
特警成立“晓鹏帮忙工作室”
在首批驻村干部中,有这么一位让桐乡人津津乐道的特警,他白天帮人寻亲,深夜回家途中又跳河救人,“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他叫陈晓鹏,是桐乡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特警中队民警,去年12月被选为进驻桐乡大麻镇光明村的干部。
驻村工作时,陈晓鹏发现,如果走访中询问老百姓的问题和困难,仅仅是走一家发现一家,解决一家,“那没有走到的怎么办?”抱着这个疑惑,他成立了“晓鹏帮忙工作室”。
“为什么叫帮忙工作室,而不叫警务室?”对于记者的疑问,陈晓鹏说:“当时也想过叫警务室,但我来当驻村干部,其实是来为群众帮忙为群众办事的。如果叫警务室,村民们会觉得与警务有关,而在农村,很多事情和警务没有关系,叫帮忙工作室,更能贴近村民。”
朱国林是位甲鱼养殖专业大户,这些年来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他:由于养殖池塘地势低,加之边上的外排积水地下管道堵塞,遇到大雨时积水倒灌,导致甲鱼外跑。因为水管疏通涉及到另一个村子,所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陈晓鹏了解情况后,出面联系了相关部门,不到一星期就解决了问题。
在他驻村的一年里,“有困难找晓鹏”成了光明村村民的“口头禅”。
帮扶植物人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去年,桐乡市委办干部李锋,作为“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首批驻村干部,被派往石门镇墅丰村。
这是个经济十分薄弱的村庄,一年收入也就十几万元。每年只能逢年过节时拿出两三万元,帮扶村里的30多户低保户、困难家庭。村里如果有村民突发情况,根本没办法给予经济帮助。
朱建法,一位年仅35岁的退伍军人,2010年不幸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瘫痪在床。“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建法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了这一打击,伤心过度,半年后因病去世。朱建法的妻子也因为照顾丈夫请假过多被原单位辞退,经济来源几乎断绝了,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陷入了绝境。
李锋在走访中了解到朱建法一家的不幸遭遇后,下决心要想办法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不久,他成立了村慈善工作站。
朱建法要定期去桐乡市里的医院做康复治疗,才能保证他瘫痪的身体不萎缩。但是,这需要大笔的资金帮扶,怎么办?为此,李锋多次到民政、慈善等部门反映朱建法的情况,先后为他争取了党员关爱资金、贫困救济资金、慈善帮扶资金近2万元。经过短短一年的救助帮扶,朱建法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所属专题:
桐乡市“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