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乡,经过“个转企”绿色通道,本来需要40多天时间的办证手续现在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完成。
名片企业名称:桐乡阳明服装有限公司
原个体户名称:桐乡市濮院润泽羊毛衫厂
转型时间:2010年6月
桐乡市濮院镇工旺路上,积聚了不少鳞次栉比的新厂房,这当中,桐乡阳明服装有限公司无疑是非常显眼的一家。走进企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极具时尚感的雕塑,以及设计独特的旋转楼梯,让人难以想象,不久之前,这还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羊毛衫小作坊。
刘海涛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他的家乡在遥远的黑龙江鸡西。高中毕业那年,为谋求生计,18岁的他下海卖起了衣服。“到哈尔滨进货,然后拉到鸡西去卖。”刘海涛说,后来看到羊毛衫受欢迎,就卖起了羊毛衫。
2000年,刘海涛搞起了服装批发。那时候东北卖的大部分羊毛衫都是从桐乡濮院进的货,脑子活络的他也想着,什么时候能到这里来淘淘金。可当时的他还不知道濮院在哪里,结果在地图上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这个位于浙江东北部的小镇。于是不久之后,他便只身来到了这里。
接下来的日子,刘海涛过得是像候鸟一般的生活:一个月在濮院进货,一个月回到东北,隔一个月再来濮院进货,然后再回东北。就这样过了5年,随着生意越做越旺,刘海涛想,与其这样做批发,还不如自己做生产。于是,2005年,他带着全部资金,来到濮院开起了一个小作坊,做羊毛衫加工,夫妻俩齐上阵,加上仅有的技术人员一共也就3个人,做的都是一些低端产品。
又是5年过去。做小作坊的刘海涛越来越觉得,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再升级。但当时的他一片迷茫,对于如何升级也完全没有方向。正在这时候,桐乡在濮院搞“个转企”试点,刘海涛被列入了备选名单。知悉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后,刘海涛看到了曙光。然而,当时身边的很多人对于“个转企”都顾虑重重,他却始终相信,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选择。
如今,刘海涛已经顺利完成“个转企”,他表示转变带来的好处有诸多方面。“以前因为是家庭作坊,很多高端人才不会来,人家一看到生产场地这么简陋直接就打退堂鼓了。”刘海涛说,现在企业招工容易了很多,光技术人员就有几十个。他说其中有两个设计师,以前自己干个体的时候来厂里看过,最后走了,现在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这里。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客户群。刘海涛说,之前合作的客户普遍较低端,欠款率也高,现在转为企业后,做生意要签合同,运作规范了很多。不仅如此,发票难开的问题也到了解决。“个体户是不能开增值税发票的。”刘海涛说,但实际上很多客户都会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如果知道你没有这个资格,他们宁可选择找其他人合作。”
资金问题也得以迎刃而解。刘海涛表示,以前做生意资金靠的是辛苦积累下来的“老本”,每天的钱则是左口袋进、右口袋出,去银行贷款根本想都不敢想,现在则是银行主动找上门来。去年,正是因为从银行那里顺利贷款四五百万,让他买了土地,建起了崭新的厂房。“资金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也就没有了。”刘海涛表示。
当然,由个体户升级为企业,也不是没有压力。“规模化、规范化以后,财务成本增加了很多。但如果要做大做强,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刘海涛说,现在,自己主要为一些服装品牌做贴牌。尽管这样,“个转企”带来改变还是非常明显,那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现在已经能够进入各大城市的商场专柜,而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开发管理费用高也是一个问题,刘海涛说,虽然刚刚转为企业,但一切都要按照成熟企业的标准来做,这方面的成本很高。“关键是客户群不是很健全。”刘海涛说,就像来1000个客人你得做100道菜,来100个客人你同样得做100道菜,成本就体现在这里,但正是因为对客户群发展壮大有信心,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自己才决定坚持走下去。
事实上,因为“个转企”,身份转变的刘海涛如今对于做企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做生意已经不讲匹夫之勇了,讲的是团队,只有把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成功。”他说,身边朋友如今谈论的话题已经变成了“谁谁纳税比较多”,这明显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其实到最后企业都不会是个人的,而好好做下去就是对社会的最好回馈。”
记者观察:
这两家企业,虽然涉足的行业不同,但都因为成长路上的瓶颈选择了“个转企”。此间,也不是没有顾虑和疑惑,但他们坚信,只要度过最初的煎熬期,今后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不难发现,“换帽子”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也有许多共同的方面:企业更正规了,市场更广阔了,订单更多了,人更好招了……和之前的小打小闹相比,已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很多身处制造行业的个体户来说,可能原本就存在转为企业的内在需求,现在最需要的,无疑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让脚步迈得更超前一些。
专家评点: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晓卫 “‘个转企’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调动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