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我省农民以高产、高质、高效为目标,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等多种手段实现增收、保护生态。日前,记者在桐乡采访时发现,当地猪粪回收、立体养殖、秸秆饲料化等生态循环模式层出不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循环,从猪粪开始
对很多生猪养殖户来说,处理猪粪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桐乡石门镇春丽桥村的同润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猪粪处理模式,猪粪培育蝇蛆,蝇蛆用来喂鸡、养甲鱼,通过发酵的猪粪还可以制成有机肥还田。
为了保证循环模式的畅通高效,合作社还研发了许多新式“武器”,猪粪恒温处理室就是其中的一大法宝。总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猪粪恒温处理室,可以实现铺粪、翻拌、收集蝇蛆的全程自动化,无需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处理。“不仅解决了处理猪粪的难题,还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桐乡市农经局工作人员王茂盛告诉记者。
在猪粪周转场内,84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的方式,将生猪尿液及污水引入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液被送入节水灌溉系统进行肥水还田利用。“我们每天可生产活性蝇蛆300公斤,产生有机干物质1500公斤,每年可处理猪粪1.1万吨。”合作社负责人姚洪根对于回收利用能力信心满满,“现在石门镇生猪养殖所产生的猪粪,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循环模式进行消化处理。”
记者了解到,今年桐乡市还将在崇福和洲泉两地新建猪粪回收处理点,大力推广同润合作社的猪粪收集循环利用模式。
创新,从实践开始
猪粪的回收再利用,让农民看到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好处。伴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多种多样的生态循环模式在桐乡农业生产中遍地开花。
草鸡借用苗木场地当“活动室”兼“餐厅”,吃苗木场的杂草和害虫,而苗木则利用草鸡排出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桐乡市凤鸡红冠禽业专业合作社的森林草鸡循环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还降低了种养成本。
从饲料生产供应配送到生猪科学养殖,再到屠宰加工和肉品销售,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通过与屠宰、肉品销售企业合作,实现了资源互补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了全产业链联动的新型养猪产业化模式。
猪—菇—菜循环利用、牧—沼—渔生态养殖、杭白菊秸秆饲料化、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循环模式的出现,不断为桐乡市的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活力,激发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新型循环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经典“老”模式也在推陈出新,变得更加高效和实用。据了解,在1998年之前,桐乡市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桑基鱼塘生产形式还比较普遍,之后由于田地平整等措施的实行,桑基鱼塘的模式渐渐淡出了农民的生产。现如今,栽桑养蚕—园地养鸡—鸡粪育桑的循环方式又一次为桑园注入了生态养殖新元素,使桑与鸡、鸡与蛋、粪与桑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网。
转型,从园区开始
2011年5月,桐乡市被列为省级第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由此拉开了桐乡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序幕。同年,桐乡市农经局成立了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
借助循环经济模式,桐乡市开始大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去年,桐乡市现代农业园区计划总投资5163万元,其中仅石门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就投资4605万元,主要实施杭白菊精品园等8个农业产业项目和实施河道整治、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主干道路和桂花生态园等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建设。今年,桐乡市现代农业园区计划总投资5500万元,实施桐乡市高桥加工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等项目15个。
到目前为止,桐乡市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有石门、运北两个综合区,梧桐杭白菊、凤鸣蚕桑、高桥加工蔬菜、洲泉渔业、大麻渔业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石门东池蚕桑、屠甸水果、龙翔元丰蚕桑、振东花卉苗木、河山水蛭、洲泉夜明罗氏沼虾、濮院罗氏沼虾等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这些精品园都是以生态循环为基本理念来建设的,也是为了呼应桐乡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的要求。”桐乡农经局局长郭林江说。
近期,桐乡市农经局将进一步确定两个示范区、3个示范企业,共计12个县级农业示范项目,并开展为期一周的“循环农业宣传周”主题推广活动,推动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所属专题: